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09-02-13 05:31俞大明
甘肃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生动性计划性德育

俞大明

〔关键词〕 德育;计划性;生动性;目的性;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B)—0020—01

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传播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以文传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工作呢?

一、 深入研究教材,形成序列,注重德育渗透的计划性

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所蕴涵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根据教学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每篇课文情感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教师应细细研究哪些课文要渗透哪些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成本学科的德育序列,制订好德育目标。这样,在讲读这些课文时,教师就能自然地渗透德育内容,使德育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一落实。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就有许多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范文。教师可以在这一系列范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领悟为人处世应持的正确态度。

二、以情施教,朗读感悟,注重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情感是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要让课文中高大的人物形象活在自己的心中,自己先被打动,再通过自己内心激荡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全身心地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朗读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的指向标。而成功的朗读,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多方面感知作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形式多样的朗读教学中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领悟到道德的真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三、透析题目,领悟中心,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注重德育渗透的目的性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好的题目统领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题目,让学生透过“窗口”把握全篇的中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归纳中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为德育渗透架设桥梁。文学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作者在创作时,总是在形象的身上灌注自己的思想情感,文学形象成了作者与读者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和桥梁。如果读者把握了形象,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那么其思想道德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形象。这样,学生能从正面人物形象品性的真、善、美与反面人物形象品性的假、

恶、丑的比较中受到教育,从而形成爱憎分明的是非观、道德观。

四、在写作训练中凸显学生的自我教育,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有一些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广阔阵地——作文。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必须重视思想感情教育。现在有许多学生的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感情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师生进行思想认识交流的平台。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在命题的选择上,还是在文章的立意上,教师都应让作文体现思想教育的特色。首先,在命题上,教师应让学生讲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培养他们诚实的品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综合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按写作训练的要求来制订写作教学的计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观察生活。最后,批改作文时,教师可通过批语来沟通师生间的感情,有的放矢地做好德育的渗透指导工作。这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生动性计划性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鲁迅杂文、书信提供的事实与其经验知识的生动性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