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高职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

2009-02-19 10:04王中化
继续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王中化

摘要: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断增加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按传统模式培养的高职学生又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难题,人才供求出现较大错位和结构性矛盾。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推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旨在进一步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转变,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当前,在劳动力消费结构中,存在着“重文凭、轻技能,重科技人才、轻技术工人”的不良倾向,一些厂矿企业,招人非本科以上不收。发达国家大专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为主,职业学院学生毕业后,既可就业又可升入对口大学继续深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完善,也有利于调节学生毕业后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更能使职业教育适应于社会需要。而我国的高职恰恰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高职院校属于终结性教育,几乎没有转学功能,从而限制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降低学生的就读意愿。这不仅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合理衔接,也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被视为了高考成绩差生的必然归宿。这是不科学、不公平的。

二、人才强校战略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院校要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紧密结合生产服务一线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学院借助高等学校师资的传、帮、带培养教师,改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学水平,使教师能逐步承担起大专教学任务与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位进修及参加技师以上的高级工培训,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更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同时要引进高级技师这样的高技能人才。鼓励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及时关注新的发展动态,将企业生产及科研实践中的新成果,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全面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度,建立完善符合高校教师特点的评价制度和薪酬制度,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教育思路和理念的创新

思路的创新:以开放的理念创新高职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强化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知识教育、素质拓展和能力训练并重,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理念的创新: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创新教育、需求导向”、“系统设计、突出重点”的理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设计和实施,发挥学生个性和潜能并能最大限度应对社会复杂需求。在实施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实行专业与专业交叉、理论与实践教学贯通、课内与课外学习交融、校内与校外培养结合、科研与教学互动、“走出去”与“请进来”同步、国内合作与国际交往协同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

四、用科学发展观引导高职教育方案设计的创新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深入市场了解人才的需求变化。邀请有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校共同参与教学方案的修订工作,或将培养方案送到用人单位,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培养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构建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平台课程体系。同时增大了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构建的公共基础课和按大类划分的学科基础课平台,实现了师资融通,突破了专业壁垒,夯实了学生理论基础,为学生跨专业选课和转专业创造了条件。

五、用科学发展观实践高职教育的途径、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职业教育需要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现代企业的岗位技术进步相适应。课程建设的创新,把课程开发作为高职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结合新课程的开发,开展配套的教材建设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同加强我国本土化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案例的教学结合起来,以培养中国化的经济管理理论人才和经济建设人才;理论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突破过去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精简课程讲授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指导性,积极采用交互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法,突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创新和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引入社会与企业实践专家教学、项目推演教学、模拟角色演练、情景再现问题决策教学等;组建学校“网络中心”,全面推进网络化、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包括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上智能答疑、网上交流、网络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扩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变了过去按理论教学主线设置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及实验教学资源分散和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对实验项目的甄选和凝练,提高了综合性、设计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重,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由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与创业模拟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实践基地现场教学+综合实验平台能力教学”方案,学生从中既获得了实践工作经验,又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素质,积极倡导和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学校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实行时间、内容、设备“三开放”,使学生不受实验学时、实验项目和实验设备的限制,独立完成实验任务。从而做到教学计划内实验与教学计划外实验相结合,必修实验与选修实验相结合,开放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校企合作途径的创新。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或在企业挂职,贴近企业生产管理现实,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灵活地根据市场需要。“以行业技术领域内的岗位群整合设立专业群,以特定就业岗位的需求灵活设立专业方向”,据此构建“订单教育”培养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导目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市场调研,采取现场咨询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使学生从广度、深度等方面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认知。通过特聘客座教授、外聘教师等方式,聘请和引进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专家型政府官员和行业精英“进校园、进课堂、进讲坛”,与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了解认识政府和各行业企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利用学校与企业横向协作优势,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项目的调研、策划等实务工作,并为学生课外实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等提供方便,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应设立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模式创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姜雪]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