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9-03-08 01:47尤文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能力教学

尤文军

摘要:学生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加强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即将实施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前提,又是决定高考成绩的关键。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教学中通过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学生学习了单质钠的化学性质后,老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钠与硫酸铜反应可能的反应原理和实验现象,然后在课堂上当即演示这个实验,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原先的思维产生了矛盾,这也充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随即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讨论其中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自然而然的知道了钠与硫酸铜溶液是如何进行反应的。这时再进行强化一下,学生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那么钠能否置换如硫酸铜中的铜呢?启发学生思考,猜想反应的原理及操作要领。得出在硫酸铜干燥时可以反应的结论,最后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极大地多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以学生原有知识为生长点,层层递进,进而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有序而开放的、灵活的认知结构。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化学课堂交流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知识具有“散”、“乱”、“杂”的特点,教师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把构建成的知识结构传授给学生,虽然教师所展示的知识结构较为全面、细致、合理,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独立思考的思维过程,这种机械的记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差、遗忘率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课本,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把握知识的实质。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由学生独立构思,在交流合作中构建灵活的知识体系。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图、概念(结构、性质等1比较表、物质衍变或转化关系图、反应关系图等。例如我们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可以“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卜+酸f碱卜+盐”为线,发散各物质的性质形成面,由物质问的相互转化进而形成网;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下面例题即可反映出合理知识结构建立的重要性。

例1、已知Fe(NO3)2溶液为浅绿色,溶液中存在Fe2+2H2O=Fe(OH)2+2H+,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分析:HNO3具有强氧化性和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但在解析该题时,学生往往易误选B项。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记忆是孤立进行的,未能将其进行有效整合而导致的错误。

三、在学科思想的渗透中强化思维方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各个学科协同完成的,同时也有化学学科所独有自己特点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应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解析化学问题通常采用

1、守恒思想

包括:物料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等。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择题经常出现巧解巧算的计算题,这种题的解法,多用到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元素守恒等。所以老师应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快速解这类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守恒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2、平衡思想

化学平衡中的电离平衡、反应平衡、水解平衡,都必须遵守勒夏特列原理,在学习的时候都必须从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平衡移动、计算等入手,进行学习和理解。

3、强弱思想

化学学科中的强弱思想包括:强制备弱的思想: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强”金属置换“弱”金属、“强”非金属置换“弱”非金属、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溶解性强的(易溶的)制备溶解性弱的(沉淀)难溶的制取更难溶的等。

4、相生相克思想

所谓相“克”,是指能相互反应,比如酸碱相克、酸“克”碱性氧化物、碱“克”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克”碱性氧化物、金属“克”非金属、氧化剂“克”还原剂等。

另外还有;数型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微观思想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并应用于我们的解题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四、在优化习题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习题教学在高三复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习题教学的目的是在巩固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尽管知识掌握的比较准确、全面。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或在解决问题中出现一些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思维能力的问题。在解析化学问题时。思维过程主要为“审题、分析、求解、反思”四个过程,且在思维活动过程中随时反思、及时调节,充分发挥思维的目标意识和思维监控调节的作用。同时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一种说法,叫做“5×1<1×5”,很有道理。指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做5个题目,其实效远小于“1×5”——让学生做一道题时,指导他们从5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①此题怎么做?②为什么这么做?③怎样想到这样做?④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⑤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此题还能变换什么形式?又能出现什么新的题型?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总之,跳出“题海”,变换有限量的习题的能力层次,发展学生的多极思维,便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思维能力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