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开发原则探析

2009-03-18 08:35张昌凡
高教探索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课程

张昌凡

摘要:课程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目标与价值的主要载体。课程开发不仅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校创立特色、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高校课程开发由学校自主进行,其开发过程并非一个有章可循的简单或线性化的过程,而是一个由诸多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结构。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为例,对一般本科院校来说,其课程开发可遵循个性化、实用性、连续性、可拓展性专业课程开发原则。关键词:课程;课程开发;包装工程

“课程”一词,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而言。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其中“课程”一词就包含有学习的范围、程度、进程的意思。在西方,斯宾塞第一个提出“课程”(Curriculum)这一术语。Curriculum源自拉丁文racecourse,意为跑马道,引申为“学习者学习的路线”,而斯宾塞把它限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课程开发主要指向学校一级。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课程主要由国家集中控制,其内容统一化、模式化,缺乏弹性,因此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校本课程开发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对高等教育而言,随着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逐步加强,专业设置与课程组合日趋灵活,高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也逐渐引起关注。

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既给大学带来很大的自主空间,同时也让大学肩负更多压力。对一般本科院校来说,课程开发不仅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校创立特色、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如何规划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设计好学生成长的“轨道”,拓展其未来的职业选择范围,对这一问题不同类型的大学回答不尽相同。对一般本科院校而言,其专业课程开发可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本科院校课程开发作为高等教育的“本土化行动”,源于教育全球化及课程管理体制逐渐分权的时代背景,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个性与办学特色。不同特色的大学往往让我们联想起不同风格的课程体系,如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成功企业化运作的美国凤凰城大学紧扣市场需求的职业课程体系,加拿大大学的后起之秀——滑铁卢大学著名的产学合作课程体系等等。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建设有特色、有个性的大学,改变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格局,而有特色有个性的课程开发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颇具个性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它的特殊性和卓越性难以被简单模仿和移植,更能契合学生群体内心的深层次感受,也是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初衷所在。

作为一般本科院校,要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有一条比较简单的路径,那就是大力开发跨学科课程。高校现有的基础学科的数量虽然相当稳定、增长不快,但学科间的相互组合可以新生很多专业,而且学科间可以进行二元组合、三元组合甚至多元组合,其形成的跨学科课程还可以继续参与组合,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可供选择的数列。那么,如何从中找出最适合本校发展的那些组合呢?当然还是要与本校或本地域的优势相结合。所以一般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开发往往与校本课程或乡土课程开发有相近含义,都是指学校和教师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并积极主动地开发本地域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优势,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湖南工业大学独具特色的包装工程系列课程开发就是依循这条思路展开:以地方和行业优势为依托(湖南工业大学原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学科,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包装专业课程系列。如包装设计与制造方向的课程要求掌握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与制造、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以及整体设计等多方面知识,其课程体系是化学、材料学、物理学、力学、美学、机械、电子、工艺美术设计与应用等多学科的整合。就以上这些学科来说,湖南工业大学并不在其中任何一项基础研究中占有强大优势,但经过整合后的跨学科的包装工程专业却能在国内独树一帜。湖南工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生源,是全校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却是供不应求。

除了专业设置上的独特之处外,独特的培养方式也是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2000年,湖南工业大学在广东中山市与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包装技术研究所、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了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创立了校企联合办学实体,成功实施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前三年在校本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第四年在中山包装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创新实践。这一培育方式在国内本科培养中极具创新意义。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学生不仅提前进行了岗位适应性训练,还能从生产一线带回很好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毕业后能迅速适应新的角色需要,因此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二、专业课程开发的实用性

本科院校课程开发的实用性倾向也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有关。西方国家因循他们悠久的通识教育传统,以美国为例,不用说哈佛、耶鲁等一流私立大学注重实施通识教育,现有的大约几百所四年制LiberalArts Colleges(我们现在一般称之为文理学院)本科院校也以通识教育为主,其中的佼佼者对生源的苛刻要求更与常青藤盟校无异。但中国的大学并无通识教育传统,即使一流大学也以专业教育为主。一般本科院校若以通识教育为目标,无论是对文化环境、师资力量或对学生、家长的观念而言都是极大挑战。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在基础研究方面难以与研究型大学比肩,所以专业课程开发的实用性自然成为这一类型学校的首选,这也符合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一条途径。

课程的实用性主要以职业为导向,它是学校积极主动应对市场需求变动而进行课程变革的产物。这种课程的开发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紧密联系社会,讲求教育与职业的对接,以就业能力为本。因此,其理想的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生与社会在课程媒介中形成意义建构的“交互区域”(Transactional-zone),以学生能力与岗位人才规格匹配为目标,而非传统教育中学生与书本知识的单向交流。但本科院校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比起一般职业中学或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更强调学科专业性而非纯粹的操作技能,也就是说培养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型人才而非简单的技术操作人员,起点应更高一些。

湖南工业大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专业课程开发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加强实践环节。如在四年学制中安排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3

周,其中课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8周。另外,每个专业方向各有5门左右主干专业课设有课程设计环节,理论讲授之外还以课题的形式加以实践性演练。(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纸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纸盒切割机实际制作纸盒模型:在“包装工艺学”课程的教学中,大量采用“包装技法”案例教学等等。(3)进一步完善现有计算机房、包装材料测试实验室、包装容器测试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运输包装实验室等基础,加强专业实验室的设备维护、软件更新等技术保障工作,使之能够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教学条件。此外,还重点建设了包装产品制造仿真实验室,以满足与市场日益紧密结合的包装工程专业教学需要。(4)加强毕业设计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包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包装机械、包装容器、包装工艺的设计,新型包装材料及包装结构的应用,针对特定产品整套包装的设计,包装CAD软件的开发方法与技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独立、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奠定基础。(5)实施课堂一实验室一校内外实习基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课程范式的一种变革。我们认为,传统教学中实践学时的增加与现实的工作实践之间其实仍存有巨大的差异,因此,除了在校内教学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外,我们还强调加强产学合作,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解决实践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专业课程开发的连续性

世界许多一流大学的特色学科专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在于其课程体系能不断吐故纳新,在守成与创新之间找到理想的平衡点。如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变革和连续性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个良好的课程体系不应是封闭的、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系统。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地方高校品牌的打造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但这种品牌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以产学合作教学著称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1957年建校起就确立以此为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五十余年来坚持不懈,不断拓展产学合作领域,终于取得傲人的成绩,合作单位超过3500家,其中不乏微软、IBM等大型企业。

优秀、成功的课程开发是一个持之不懈的积累过程,这与企业的品牌运作并无二致。连续成功运作和长期的积累,要经历漫长的成熟期和认知期。对企业来讲,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战略,大众对品牌的认知要经历一个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的复杂过程,时断时续的品牌信息会削弱品牌的影响力,只有秉持一致性与连续性才可确保品牌识别有效。大学专业课程的特色开发与成长不是凭空创造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发展是在先前创新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创新、延续,同时通过一届届的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的交口相传来推进其在人们心中的“心理连续性”。心理的连续性是保持对专业和课程一贯认可的态度。这就要求院校的课程开发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深思熟虑的长期战略,否则只会成为政绩的一种点缀,浪费人财物力。如PeterWolf就认为课程开发中教师驱动(Faculty-Driven)、信息收集(Data-Informed)和办学者的支持(Edu-cational Developer—Supported)是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

教师方面。对高校课程开发来说,师资的梯队建设同样必不可少。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湖南工业大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去实践部门(如包装企业或设计公司)参与专业技术工作,以及时了解实践对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强化专业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性,并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外交流,每年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进行交流和学习,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聘请较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专家、教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研室内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课程交叉进修,提高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成为双专业教师;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每学期由教研室组织多次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定期开展教学法研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方面。由于包装科技的迅速发展,包装工程专业教材的一些内容也日益陈旧,不能反映现代包装科技发展前沿。因此,湖南工业大学在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删减陈旧的知识。一方面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及时将包装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教材,还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系列教材的编写,编写出版了一系列相关教材,作为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材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同时,更新和充实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此外,在硬件建设上也同步跟进,建立和完善了包装工程专业实验室,重点在软件技术和模拟仿真功能上下功夫,将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引进实验室,增强实验室的系统仿真性。

办学者的支持。该校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现阶段取得的成绩来源于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既包括资金方面也包括政策等方面。

四、专业课程开发的可拓展性

专业课程开发的连续性是指课程体系在时间上的纵向延伸,专业课程开发的可拓展性则是指课程体系在横向上的范围扩张。一项成功的大学课程体系开发从各方面来说都花费甚巨,如果能拓展更多的课程和专业或者能移植运用到其它专业,这样的课程开发将更具生命力,也能扩大规模,降低课程开发的成本。方法或技术的可拓展性已经成为了一门新的学科——可拓学,我们可以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和方法,再应用于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它的逻辑细胞是基元,包括物元、事元和关系元,是形式化描述事物的基本工具。我们可以把问题用基元表示,通过基元的变换及运算,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对于已经开发出来的课程体系,我们可以描述出其中的物元如师资队伍、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等,事元如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反馈等等,关系元则是物元之间、事元之间或物元与事元之间的相关度等。

定义了基元以后,我们就可以定义基元变换。所谓基元变换,就是对基元中的三要素进行相应的变换而得到新的基元。可拓论就是研究基元的各种性质。可拓方法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给出开拓创新的方案和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一般来说,创新主要是凭个人的聪明才智,而用基元变换则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得到大批方案,这样就能用较少的资源获得较大的绩效。例如,我国的包装工业目前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的最后一位跃升至现在的第14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有着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在此种背景下,湖南工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运用了基元变换的思路,在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开发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种学科的整合,增加了“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过程自动化”、“包装动力学”、“包装测试技术”、“包装经济学”等跨学科课程。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分三个方向进行分类培养,课程体系同时作相应的调整。一是包装设计与制造方向;二是包装材料与技术方向;三是物流包装技术方向。又通过物元的替换,将包装工程专业取得的经验积极地运用到其它专业,如印刷工程中设置的“印刷技术”和“印前图像处理”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将工科院校普遍设置的自动化专业紧紧围绕包装行业进行建设,形成了以包装自动化为特色的专业。此外,还将在包装工程专业学生中实施的“3+1”培养模式拓展到包括印刷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在内的其它专业,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开发横向上的拓展既使得原有课程体系更加特色鲜明。又丰富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是一举多得的一项探索。课程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目标与价值的主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为高校课程改革带来了机遇,也为整个高等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高校课程开发由学校自主进行,其开发过程并非一个有章可循的简单或线性化的过程,而是一个由开发主体(学校)、顾客群体(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中介(课程)等诸多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结构。课程开发对一般本科院校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但却极具价值也极具挑战性,这是在高校扩张接近尾声,教育质量提升走向前台之际,高等教育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