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趣文味 旨在妙悟

2009-04-01 06:38兰家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领悟语言思维

“悟”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十九世纪罗马天主教哲学家雅克·马里坦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建立在先验的基础上的“悟性”和直觉开始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指出,没有被悟性彻底领悟的事,都不可能用熟记的方法学习。但这只是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悟”的存在和悟的重要。对“悟”的认识,应该是庄子的那种“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钱钟书先生认为,“悟乃人性所本有,岂禅家所得而私”,“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必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钱钟书《谈艺录》199页)可见,悟是一种潜在的思维机制,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每一个健全的人都蕴着这种丰富的、甚至无法估量的智慧。严羽曾说:“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得。”要能得悟,胸中必然有物,有物是酝酿的基础,这酝酿就是对积累心中的物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譬如,就物而言,粮食经酝酿这一过程之后,而形成醇美之酒;就人而言,是由昏昧迷蒙而到恍然觉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沟通在理解的刹那间思维的升华;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是悟的一种可以陈说的表现。有的人木然无悟,有的人若有所悟,有的人恍然大悟,有的人大彻大悟。悟的基础是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就不会有悟的降临。

从上面简略的论述中,我们对悟这种心理过程有了较新的认识,对它的特点有较新的把握。

其一,悟是对已有知识的重拾。我们应该认识到悟的基础是积累,积累得愈是丰厚,悟的降临的机会就愈大,因为悟总是在对新的问题的思考中产生的,对新的问题思考,必然让个体的思维活动重新检视过去的知识积累,深化过去的积累,重新组合过去的知识,进而产生一种新的1+1>2的知识能量。譬如庖厨,在烹制菜肴中,首先是寻找自己认识的懂得处理的各种原料,新的菜肴的出现,是在过去自己对蔬菜原料等知识的掌握中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认识,这种掌握是对过去知识的一种重新拾得和重新组合,进而悟出一种新的佳肴。譬如我们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一个“绿”字,从洪迈《容斋续笔》起,历来受到诗家推崇,当然,这一“绿”,作者是大费苦心,再三推敲而得的,对于读者的欣赏的确起到了先声夺人的震撼力,但是,这个“绿”却也限制了春意丰富而美丽的空间,扼杀了读者广阔而美丽的想象;丘迟的江南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白居易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此美景,岂是一个“绿”能道清楚的?读诗能跳出古人议论陈说的这一悟,没有知识的积累,怕是难于出现的。在人们面临任何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对已有知识的重拾,乃至重新组合过去的知识,产生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似乎是一种正常的但又是一种超越定势的思维方式。

其二,悟是对过去经验的激活。经验有很多是我们日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把过去的经验升华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通过两个日常生活现象,就能更好的说明这一点。狗急跳墙是从正面来阐述的,狗是跳墙的,但狗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跳墙,因为大概它也知道,有比跳墙更节省体力的,更安全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需要跳墙,但危急时候,狗就要跳墙,而且跳得比过去更高更远,把过去用过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升华起来,解决眼前最危急的问题,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这一刹那间产生了,这一方法的产生就是对过去经验的激活和升华。而另一反面的材料,就是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每个人都知道井绳并不咬人,之所以怕,是因为刹那间被咬这一遭遇出现,它激活了过去的经验,放大了过去的苦痛。其实艺术创作中的推陈出新是这一特点的最好佐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自己的亡国之恨形象而可感的表现出来了,李清照不会没读李煜的这首《虞美人》,但她写自己的愁竟然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愁不但看得见,还搬得动,这种创新我想非悟不可得。至于王实甫安排些车儿马儿来搬动崔莺莺的愁,就有些索然了。

其三,悟是对未来境界的体味。人的生活就时间而言不是在过去,也不只是在现在,而更着眼于未来;就空间而言,人的生活也不只是在此地,而也会在彼地,即便他不身临其境,但多半会设身处地。正是在时间与空间的运转中,在现在与未来的交换中,在此地于彼地的体验中,人的生活就丰富多彩,人的思想就纷纭复杂,人的悟性就会灵光一现。对未来境界设身处地的思考,品味,就使得许多人把自己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这中间的心理活动,被人归纳为想象或联想。人的思想,一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将无比的活跃,将有无限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的出现,就是悟的光临,而这种创造潜能,早就被我们所关注所接受,因为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不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还是法拉第发明发电机,不论是琴纳发现了牛痘接种,还是魏格纳创立了大陆漂移说,想象都是科学发明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才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然我们要知道只有对未来充满憧憬,只有对未知的问题充满热情,才能激发想象力,才能有设身处地乃至“身临其境”的妙悟。

语文学习中需要悟的渗入,是悟的特征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学习中,悟将让语文更加的灿烂,更加有趣味。

语文学习,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是一种经验的建构过程,起源于生活中的动作与活动;二是语言的习得必须借助特定的生活情境,语言能力不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它必然包含实质性的生活的体会与价值体验;三是语言的学习是实践性的,它的途径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面向生活实际,因为生活的变化对语言学习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新论》101页)这一段论述,有几点我们应该注意到,首先,语文和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变化,对语文学习有实质性的影响,生活经验更多的不是习得,而是个体在实验生活中的体味,在现实生活中的积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因此,这些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在与同学的交流之中,被重新激活,得到了新的升华,升华成一种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经验,这些经验的重新激活,就是悟的参与。其次,语文是一种发展思维的学科,而不是一种手工技艺性方法的传授,这种思维过程中,既贯穿了人类最高智慧的影响,也饱含了人类最丰富的情感的熏陶;因为语文学习接受的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艺术家制作的精品,是历代文艺大家最精湛的语言动力的显现。在这些作品中,有他们复杂生活经验的表现,有他们深沉思想活动的波澜,有他们精湛的语言表现力的显示,有他们丰富情感的流露,这些无疑对学生智慧的发展,思维的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人文情感的激发都有莫大的好处。而这些如果仅仅只是接受而不加体味,一切就显得枯燥无味(实际上在极度功利下的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就是这样)。因为这一切,缺乏了悟的渗入。其三,特定情境的要求,特定环境对语文学习有特殊作用,这是大家都能认识到的,但这种特定情境,就是要激发学生悟的灵性。设置特定的氛围使受教育者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能不言而明,有所获得,这期间的“明”和“得”,都是悟的效用。其实,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就有很多老师在探讨课堂教学氛围的设置。

语文学习说到底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根本上就是人的精神培植,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是一种和谐的文化传承与熏陶。就汉语文而言,语言与文化有极和谐的同构性。汉文字凝集着我们先民对自然和审美的情感,如鸟字的轻盈,飞字的飘逸,虎字的威猛,水字的柔美,在许多字的形音义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姿态,它的韵味,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悟出这种字外之意,悟出隐藏在这些汉字中传达的人的思想和美味来,语文就了无趣味,语文就丧失了传承人类文明的灵魂而只留下干瘪乏味的“功用”了。没了悟,语文就丧失了一大半。汉语文其实都是感悟的产物,日本的一位文艺理论家松浦友久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中国语特别是它的文言文,表现出的孤立语言之强,使得中国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与其说是逻辑的,还不如说是感觉的,情绪的……它们是作为一种中心部分明确而周遭相互参透的形象连环存在的,因此就留下了广阔的让读者进行立体性解释的可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1辑208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让文本和学生建立起联系来,有许多取决文本留下的可读空间。这些可读空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阐述。首先是文本言语的模糊性和意念性,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各类文本,更多的使用艺术性语言。艺术性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的模糊性和意会性,这样的艺术性语言给读者留下较大的主观的情感活动的空间,很多作品都能让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味道来,哪怕是对一首小诗的品味也是这样。李商隐的《锦瑟》,历来诸儒阐释无数,解读纷纭不一,这是众所周知的。文艺美学中有许多模糊性语言,“一江春水向东流”,“牵动长江万里愁”,“壮岁旌旗拥万夫”,“蛙声十里出山泉”,虽然每句中都有具体数字,哪一句又有精确的表示呢?明代的杨慎很计较杜牧《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不是被何文焕讥笑得了无趣味么?第二,文本作者有意或无意间留下的所供读者充分发挥自己主观想象的真空间或者说空间,这种空间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形象的丰满上的,或者是思想的深度上的。譬如鲁迅的《药》的最后,且不说瑜儿坟上约隐约现的花环,也不说铸立在枝头的乌鸦冷寂的叫声,单说华大妈一个人给小栓扫墓,就会给读者留下许多空间,华老栓为什么没来?华老栓的结局是什么?这些真空带的填补,就需要读者自己积极的悟出,就需要读者要么以积累的知识,要么凭过去的经验,要么用对未来的憧憬,来把作者留下的空间填补好,这种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非悟不能得。

语文真的很有味,这种味不只是纯客体的属性,也不只是纯主观的感受,这种味,更多地存在于审美的主客体关系的融合之中,在语文学习中,存在于对语文的独特的领悟之内。

语言是人类标志性的特点,美国人类学家怀特说,“人运用最主要的符号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人的思维的本质和载体”。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得好:“人是能说话的生命的存在……唯有言说使人成为人的生命存在,作为言说者的是人。”人不仅只是要言说,更重要的是让言说有趣味,母语的学习担负着这一任务,工具性就是这一任务的明确规定。语言的趣味,重要的是语言的韵味,语言的韵味不仅只是体现在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上,而且重要的是在语言特定的外壳上。譬如音,语言特定的音响能够象征稳定,永恒,大小,明暗,而且能蕴含着各种复杂的感情温柔,感伤,激越,愉悦,特别是汉语言的音,它讲究平仄,用韵,它能用最奇妙的组合表达出各种内在的情感。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音词的运用,不仅音节流畅中含着滞涩,舒缓中透着深沉,紧张中浸着肃杀,而且把作者那份破国亡家的愁怨,凄凉而哀伤的心境,愁闷而悲痛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语言,非“悟”而不能得其真趣。而诵读又是领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大声的诵读就是要用清晰而响亮的语言,用饱满的激情,张弛有度,快慢适中的节奏把平面静态的字句立体式的表现出来。“把作者的情感恰如其分的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人能耳醉其声,心醉其情”(叶圣陶语),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得到身临其境的感悟,悟出语言的妙味。

语文的文味,说到底就是人味,语文教育重要的是人的教育,人文性是语文最能彰显语文特点的,人文教育就是对人自身的全面关注与终极追求,这也是任何国家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前对人文的理解中有几点我们必须重视,其一:对自由诸精神的追求,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尊重个性的发展,给每一个生命个体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多样性乃至差异性;其二,追求真理,提倡批判和质疑精神,宽容异端,让每一个个体生命有充分自由的思想空间;其三,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反对将生命分为有价值和无价值,反对伤害和破坏生命,阻止一切阻碍生命发展的恶劣行径,爱护并促进生命的发展。对人文性,我们不只是要把握其内容,更重要的是领悟其品质,人文性关注的内容是不可穷尽的,我们可以略举几点加以阐述。譬如对理论性文本的深层领悟,高中教材中选有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我们不但要理解史怀哲重视生命伦理的呼吁,还要懂得史怀哲批判人类以自己对于生物远近的主观感受为出发点而认为生物是有价值和没有价值,高等和低等的分别,还要认识到庸俗达尔文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重要的要领悟到人生提倡追求卓越,但决不容许歧视平庸,要充分的领悟到在人类的几千年历史中,创造辉煌人生的人绝对只是少数。再譬如对文学作品中审美趣味的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是多方面的,有情理之美,还有形式之美,对情理之美的领悟,可以培养人情操的高尚和道德的完美,激发我们对真理的探索,激励人们创造辉煌的人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我们不仅只是感动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我们更感动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博大胸怀和“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远大志向,我们还应该领悟到青年人就是要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桀傲胆气,人生一击一搏,方能争得一片自由的天地。在诗歌的情理之中,要探索,要感动,要领悟,诗歌流淌着诗人生命的搏击,渗透了文化传承的脉动,值得领悟的太多大深。形式美既有艺术结构的和谐美,新奇美,庄重美,险怪美,也有语言表达的流畅美,清丽美,典雅美,对形式之美的领悟可以提高人感知事物的敏锐程度,提升人们体会世界和谐美的理解能力,提高人们表达的优雅与风趣。对语文的人文性的领悟,能造就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优雅的修养。诸葛亮的《出师表》告诫谆谆,是历代贤臣良将激励自己斗志的力量之源,闪耀着永世不灭的忠诚光芒;李令伯的《陈情表》赤诚拳拳,是古今孝子贤孙催发自己尊爱父母的榜样之地,传承着绵绵不息的孝的真义……语文学习能使每一个人绽放激情,彰显个性,释放活力。因为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育人,这就是语文的人文性,它更多的是需要领悟其个中真味。

语文学习的要著就在一个悟字,思想和语言,情感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模糊性,需要悟的参与。悟是主体进入客观性构成保持精神内向度的一种超正常思维程序的思维,它是对已有知识的重拾,是对过去经验的激活,是对未来生活的体味,是知识和经验升华的灵光。悟强调主体的积极参与,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诵读,思考,体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悟强调人的意识的自主性,学习的个体要具有独立意识,要有潜在的思维能力,要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悟才能融合客体与主体,作品与人生,存在与真理。语文要教,更要有悟。

兰家勇,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剑男

猜你喜欢
领悟语言思维
多么痛的领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我有我语言
“浮”字等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