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欣赏文学作品的另类视角

2009-04-01 06:38徐秋香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文学作品意象

当今中学的文学作品教学应注意作品的生命特质,重在探索作品蕴涵的生命精神,使阅读达到与生命共舞的境界。笔者结合多年的文学作品教学经验,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感悟意象的生命精神

诗歌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象、富有音乐美。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但不管何种类型的诗歌,都以抒情言志为主,即便是叙事诗或旨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包涵诗情。可以说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而意象是进入诗人感情世界的密码,我们要鉴赏诗歌,就要牢牢抓住这些密码,破解这些密码。刘熙载说得好:“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里的“烟霞”、“草树”就是意象,是蕴蓄着诗人情思的自然、生活景象。于是读懂诗人笔下的自然山水,把握它所要暗示的或启迪读者的东西,尤为重要。

冰心诗《成功的花》中,作者抓住花的色泽特征,用“明艳”一词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第二句作者用一个叹号,抒写了她对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的慨叹。接着用“然而”一转,追溯成功的历程。原来,“成功的花”是泪和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奋斗是艰苦的,浸透着辛酸乃至痛苦的无数泪水;牺牲更是壮烈的,付出了生命的汩汩鲜血。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这首诗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别人的荣誉,而要了解这成功背后所蕴涵的艰苦努力,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这精妙的比喻和具体的意象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即使是“废墟”从此也让我们敬畏它的生命追求;“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朴素的生命,也从此萦绕我们的心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生命对友情的呼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漂泊的生命对乡情的思念……

二、体会想象的生命活力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本质在于:能让读者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散文的选材无比的自由和广阔,但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一些平凡的事物,一旦融入作者的特殊感情,一切便现出新的个性和光彩,变得令人神往,并从中得到启迪和美感。

在散文的欣赏中,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作者要通过自然景物寄托某种感触哲思,抒发对人生、社会的强烈情感,就必须运用想象在景和情、物和志之间发现相似点,独特的想象可以使作家把触动心灵之弦的景物与埋藏在心底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使写出的文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动人的艺术生命力。

《荷塘月色》是文坛所公认的情景交融的美文,在这篇散文里朱自清先生运用了优美丰富的想象,既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又表现了他渴望“超出平常的自己,到另一个世界里”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在《荷塘月色》里,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优雅迷人;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令人神往;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撩人情思。荷叶、荷花在月光下“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边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些美不胜收的描写,并非完全写实,而是涂抹上了作者个人浓重的想象色彩。在这里所有的景物都因想象而充满生命活力。

三、领略人物的生命内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小说表现的对象。小说的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一个人物,短短几百字,便能折射一个时代。

阅读小说,重在走进作品的世界,领略人物的生命内涵。

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病苦。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有无限的解释,所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也有“说不尽的《红楼梦》”的说法。文学作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想作品中人物之所想,感作品中人物之所感。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同哭、同笑,产生情感共振。其次,还要引导学生跳出来,进行有距离的观照,从更高层面达到与作者、作品人物的交流与默契,从而真正领略生命的鲜活生动和丰富多彩。

总之,中学的文学作品教学需要我们中学语文老师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使这种带有发现、创新的学习,真正成为促使学生认识深化和发展的鲜活的生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徐秋香,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溧阳。本文编校:覃少平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文学作品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荷塘月色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来自林间的风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