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

2009-04-01 06:38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人文技巧文学

胡 直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即正统文学与流行文学的冲突。我们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读是写的前提,没有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便不能写出生动的文字。可是我们的中学生在读什么呢?有调查表明:认真阅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不到百分之十,而阅读过韩寒、郭敬明小说的竟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里我无意去否定韩寒郭敬明们的文学才华,但那毕竟属于流行文学,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都无法与中外名著相提并论,他们的作品缺少了真正的文化底蕴。而中学生大多缺乏审美判断能力, 这些作品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内心需求,他们除了吸收一些所谓叛逆的性格和灰色的情调外,似乎别无所获。而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有价值的文学,他们却丝毫不感兴趣,比如高中读本,几经改版,已有相当数量的精品文章载入其中,教师们大都津津乐道,要求学生认真品读,可真正认真阅读的没有几个,他们中大都走马观花敷衍老师。我曾经问过几个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他们认为这些文章太严肃、太刻板、读起来太累。听罢真叫人哭笑不得。我想持这种观点的恐怕还不在少数,正由于此,教师主张的,学生不买账;学生喜欢的,教师又没有能力去矫正。教与学如此不协调,又怎能搞好作文教学呢?

当然形成这种现象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教育体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教育体制已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虽然国家对教育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但真正得以贯彻执行的却不多,万人同挤独木桥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改观,反而还有加剧的趋势。再者即或考上了大学,就业也没有保障,还得继续考研、考博,如此沉重的压力自然成了学生们内心巨大的负担。成绩好一些的不分白天黑夜的学习各门功课,以求得总分的提高,他们几乎成了考试的机器,根本谈不上特长的发挥,更谈不上良好个性的发展。而总分上不去的同学往往破罐子破摔,整天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自信心也受到严重打击。试想想,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除了几个有文学天赋的学生尚能感受到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外,大多数学生哪还有闲情雅致去欣赏悠久灿烂的文化,哪还有真情实感去品味丰富多彩的生活。此外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小视,社会经济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腐朽没落的道德观自然应该摒弃,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经济浪潮中却也在逐步沦丧,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诸如勤劳、善良、勇敢这些良好的品德在我们学生中似乎很难找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懒散、自私、懦弱,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逐步学会了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有钱就有了一切的思想冲击着他们稚嫩的头脑,正因为这样,优秀文学作品中那些宣扬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人性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却不值一齿。更为可悲的是他们在打破旧的理念时,新的理念并没有形成,于是他们茫然、痛苦,他们急于寻找精神寄托,在虚无飘渺中寻求捷径、寻求一步登天。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如果不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而一味的追求在写作教学中技巧上的突破,那只能是枉然。可遗憾的是恰恰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只重视了技巧性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这便形成了写作教学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冲突。现在的写作教学课,教师大多谈的是如何巧开头、奇立意,如何精心布局、智慧谋篇,如何妙设伏笔、暗置悬念,如何首尾照应、深化主题等等不计其数的技巧。技巧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忽视了写作主体——人,单纯去讲技巧,就犹如舍本逐末。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学即人学,可见为文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上面的文字我已作过分析,即我们的很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了问题。他们不珍惜时间,甚至漠视生命;他们不肯付出却又要获得;他们缺少慈悲之心、不懂得感恩。他们的人生目标是模糊的,它们的价值取向是摇摆不定甚至是扭曲的。有的同学崇拜歌星可以发疯发狂,可是对大文豪、科学家、慈善家等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的伟人却可以漠然视之;有的同学对言情小说的萎靡颓废、武侠小说的血腥恐怖可以如痴如醉,而对闻名遐迩的世界巨著却嗤之以鼻。他们的生活缺少了磨难与坎坷,因此他们经受不住挫折、打击,他们忍受不了艰难痛苦,他们耐不住孤独寂寞。成功了就欣喜若狂,目中无人;失败了又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如此脆弱的心态、残缺的人格,又怎能写得出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华章呢?这也许就是我们费尽心机讲技巧却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吧。

综上所述,现在作文教学之所以感觉到难,事倍功半,关键是我们忽视了教学对象——人,忽视了人文教育这一根本点。在一切都向钱看的社会价值取向中,人文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国家正试图扭转这种畸形的价值观,以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但这样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这种状况下,倘若我们还不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空谈所谓写作的技巧,我想即使教到满头白发,也未必有满意的效果。

胡直,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沙市。本文编校:艾永芳

猜你喜欢
人文技巧文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文学小说
人文社科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