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2009-04-03 04:19苏方亮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运动兴趣中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苏方亮

【摘 要】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做了较为深入地阐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运动兴趣 终身体育

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是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完全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移植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倾向。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运动技能教学,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侧重点又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打破原来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走向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的健身体系,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维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都要从适应环境和个人的需要出发,进行身体锻炼,已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的开始至生命的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划为目标,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作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就明确了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必须认识到,体育不能只是局限在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的活动,而应该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内容。应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势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的一生。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是激发、保持学生体育行为的初始动机和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运动兴趣有助于与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项有兴趣的、终身享用的运动技能,未来体育课程关注人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因为体育是与延续人的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课程。

新《课标》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重”的思想,又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与终生的关怀。把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看得更为重要,把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等都纳入到体育课程之中。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念。前者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仆人”和服务者;后者强调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课程的涉及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课标》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或教学体系。学校体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人人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利,真正成为体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以生活为中心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尊重学生兴趣的选择;以活动为中心,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活动时间前提下,把获得身体健康的实效性目的与积极的过程体验统一起来。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师应转变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成为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伙伴。因为学生在教学中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受动体,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能是外部的,学生最终掌握体育知识和某一运动技能必须经过自身的内化才能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可能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存在对知识的垄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有时教师和学生是在同步接受新知识。但是,承认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作用。相反,在知识经济时代因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指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英实施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爱好、特长的不同,让学生有选择项目的权利和余地。当学生选择了自己所喜爱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后,教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也只有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才华施展提供应有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个性的独特性、多样性才能形成。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自觉地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练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开阔,自由探索的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课标》提升了对体育教师的职能与素质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逐渐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学的中心将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应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法教育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融洽、信任的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与帮助,成为教学研究型的育人家,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有效达成体育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运动兴趣中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小学生校园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