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政权文化统治中的奇葩

2009-04-05 15:58杨师群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梁武帝政权佛教

杨师群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

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在南方迅速而广泛传播开来,不但在民间发展很快,也成为统治者信服崇拜的宗教,各朝君臣与王公贵族们信佛佞佛之事层出不穷。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与竟陵王萧子良俱好佛教,建六疾馆以收养贫民。子良敬信尤笃,常常在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讲解佛法。豫章王萧嶷,临终召子女嘱咐道:“后堂楼可安佛,供养外国二僧。”可见当时萧氏贵族在家中都供有佛像,供养僧人。可以说南齐政权已经把佛教作为其统治与生活的文化基础,然而朝廷却也能容忍反佛人士的加盟。南齐高帝(萧道成,南兰陵人,即今江苏常州人)建国初年,时已三十出头,且以反佛颇有文名的范缜已官任尚书殿中郎。

齐武帝即位后,竟陵王萧子良(齐武帝萧赜次子)在鸡笼山建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又礼才好士,召集文学之士抄《五经》、百家,依曹丕《皇览》例编《四部要略》千卷,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当时才学之士并游西邸。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无神论者范缜也在子良盛招的宾客之内,可见其延揽的人才之多,且不以思想信仰为界。范缜坚持无佛,子良也奈何他不得。范缜在与太原王融诸人辩论神灭问题时,王融劝他,再坚持己见恐伤名教,以他之才能何患官不至中书郎。范缜大笑道,假使我卖论取官,早已官至宰执,何止中书郎。可见其无神论信仰之坚定。

永明七年(489年),范缜与萧子良之间展开一场论战,中心话题为因果报应之辩,子良并集众僧以诘难之,然而范缜不屈,坚持不信因果之立场,舌战子良与群僧,使朝野哗然。永明十年(492年),萧子良拜相执政,领尚书令,不久改任中书监。为政宽厚,主张减刑息役,轻徭薄赋,谏武帝射猎。又笃信佛教,劝人为善,未偿厌倦。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执掌政权的萧子良精信佛教,极为虔诚,而范缜却“盛称无佛”,并开始著述以攻击佛学。子良在朝中地位显赫,且对范缜之无神论“深怪之”,若以手中之权贬谪范缜,当不费吹灰之力,然终不因宗教信仰或学术观点不同而迫害异己。范缜在此后官迁领军长吏,出为宜都太守。时夷陵有各种神庙,范缜下令不准祠祀。

梁武帝萧衍(南兰陵人,为道成叔侄,今江苏常州人)起兵夺位后,信佛至深,大弘佛教。他在建康造了许多佛寺,如于钟山造大爱敬寺,青溪边造智度寺,规模最大的同泰寺也是他造的,致使当地佛寺增加到五百多所。他又于台内立至敬等殿,立七庙堂,早晚要到堂中礼拜,史称“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稍有闲余,即至重云殿及同泰寺亲自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达万余人。武帝还四次舍身,表示要去当和尚,不做皇帝了。每次舍身,最后都由群臣将他请回皇宫,赎身钱共花了四万万文。《释氏要览》谓:“今多称僧居为萧寺者,是用梁武造寺,以姓为题也。”其昭明太子萧统亦崇信佛法三宝,遍览众经。并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佛法讲集之所。招引名僧,谈论不绝,还自立佛学二谛,阐发新意。有意思的是,南梁建国之初,年岁已五十出头的反佛斗士范缜依然官迁晋安太守,在郡清约有声,一年后朝廷征为尚书左丞,成为朝廷宰执重臣。

由于统治者日益崇信佛教,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下诏宣布佛教为国教,一时佞佛的气氛弥漫全国。《南史·郭祖深传》称,当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由于僧尼“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佛教成为政权组织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而范缜并不因此屈服。天监四年(505年),范缜为前尚书令王亮伸冤,而得罪其他官员,甚至指责皇帝,以致“高祖变色”,而范缜却依然“固执不已”。后经御史劾奏,谪徙广州。天监六年(507年),朝廷又把范缜从广州召回,官任中书郎、国子博士诸职。而范缜不但不吸取教训,更是于此时发表《神灭论》,引发由梁武帝与大僧正释法云联合了六十余名官员与之展开激烈争辩。尽管梁武帝在《敕答臣下神灭论》中给范缜扣了一顶“违经背亲”的帽子,但是还是允许有关问题在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欲谈无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辨其长短,来就佛理以屈佛理,则有佛之义既踬,神灭之论自行。”(《弘明集》卷十)此后,王公贵族与名僧们先后写了七十五篇文章围攻范缜,而范缜并无惧色,在他的《答曹思文难神灭论》回敬文章中,依然不屈不挠,坚持己论,让人敬佩不已。时范缜已约五十八岁,为官二十余年。

范缜出身寒微,少孤家贫,所以他没有什么世家大族背景可以依靠。《梁书》及《南史》本传又说他“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乃至“不为士友所安”,可见其思想一直与正统唱反调,作为一种异端在反抗,甚至作自己的宣传,似乎非常危险。一些论著上说他境遇孤愤,落落寡合,终身不与贵族们相契,未与正宗统治势力妥协,并在佛教势力极盛的当朝写就《神灭论》,遭致大批权贵和名僧们的围攻。这一方面说明范缜思想独立、人格坚强,有针锋相对的战斗魄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政权也有一定的宽容异己的雅量,否则决不是官职大小的问题,而是生命有无的问题。

我们所谓的这支“奇葩”,表面上看似乎是指范缜在如此环境中写就的《神灭论》,其实对《神灭论》中的有关思想我们并不一定十分赞赏,而更赞赏的、更重要的是一个有异端思想的人,一个完全反对统治当局意识形态的人,居然能在南朝齐梁政权中不但生存下来,还能在官场上处得相当有水平,做过宰执大臣,尤其是能与当朝权威和名僧们在公开场合进行激烈辩论,而居然没有遭到统治当局的政治迫害,甚至最后能将自己的异端思想作为著作流传千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对竟陵王萧子良和梁武帝萧衍,我们不作全面的评价。仅从这一点上着眼,齐梁政权的文化统治就呈现出一个闪光点。所以我们不但赞赏范缜及其独立的思想,同样赞赏竟陵王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等统治者的雅量。竟陵王与梁武帝是如此痴迷于佛教的宰相与君主,并且在佛教已经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时,还能对臣下的反佛思想如此宽容,允许不同思想及其观点的公开辩论,并能以文字论著的形式公诸于世……梁武帝对反对派的态度尤其令人赞赏。一千五百余年前的统治者就有如此开明的文化统治心理及宽容政策,这让我们想到:当今社会的许多不宽容规定与做法,乃至酿成的种种悲剧。这是很值得深思与借鉴的!

猜你喜欢
梁武帝政权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佛教艺术
汉语四声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梁武帝出家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