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艺术对记者直播报道的借鉴

2009-04-10 09:19李红光
新闻爱好者 2009年4期
关键词:主持人口腔受众

李红光

直播报道是记者向主持人和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直播报道过程中,部分记者由于缺乏对表达与发声以及肢体语言等技巧的合理运用,导致语音不标准、缺乏可变性、声音过于挤压、肢体语言过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目前,虽然记者和主持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强,甚至有记者主持人化的倾向,但是对于多数记者而言,并没有因为交流的加强,而汲取主持艺术中可以使直播报道锦上添花的技能,更多的只是拘囿于所报道的信息本身。借鉴主持艺术中,主持人良好的控场能力、调动现场氛围的能力、恰如其分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合理利用自己的声音能力等,不仅可以在直播报道中提高记者本身的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向受众传递信息,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主持人应具备的条件

主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负责掌握或处理”。主持艺术应该是主持人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体验,运用特定的有声语言和方式,为保证节目的顺利完成,对节目进行控制的创造性活动。由于主持艺术具有的传播性,为保障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传达准确和完整,进行主持艺术的人,即主持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广播电视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语音对全社会来讲,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示范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传播作用。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在越来越多的参与报道的过程中,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标准也是不容打折的。

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主要的工作手段。因此,具备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清晰的口齿包括发音器官的健康、正常和有效,如唇、舌、齿等运用的灵活、有力;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到位、正确;发音咬字不含混、不脱漏、不吃字等。圆润的嗓音,包括音质悦耳且有一定的明亮度和声音弹性,有较自如的气息状态,包括声音不干、不涩、不沙、不哑、不噪、不弱等要求。虽然记者没必要达到播音员、主持人那样“字正腔圆”,但是语音准确、声音明亮清楚是进行报道时必要的条件。

较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应具备透过文字语言表面感悟文字语言深层意韵的能力,对所播和所说的内容都应做到有感而发,声情并茂地表达,使朗读、朗诵、评述、主持都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序、言之有色、言之有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记者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直播报道时,才能有话说、会说话、说好话。

较敏锐的思维能力与灵活的应变能力。主持人应具备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并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语言,构成腹稿提纲,并状态自如地加以表达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改编文字稿件并用口语加以生动表达的能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强行记忆的能力等。在直播报道时,这也是记者应具备的因素。

主持艺术和记者的关系

主持人和记者,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却有着许多共同的基础:他们的工作都要运用有声语言传承信息,都要直接或间接面对受众,都要想方设法地把信息顺利传递给受众等。但是由于分工性质不同,记者在采访报道中以完成信息采集为己任,很容易忽视如何更好地让受众接受这一过程,从而造成了记者对于表达过程的疏忽。如果在直播报道中恰当地运用主持艺术,就会懂得如何从受众容易接受的角度来传递新闻信息,懂得如何引导受众融入到其所进行的报道中来,能够创造一种人性化、随和、平等的氛围。声情并茂的主持人能够使观众不走神,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使观众的注意力和情趣朝所需要的方向发展。直播报道中的记者同样也需要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所传递的新闻信息上来,并且尽可能地避免由于记者语音不标准、表达意思不清等导致信息的衰减。

白岩松和水均益都是记者出身的主持人,虽然他们缺乏正规“学院派”主持人的经历,但是在报道中对于主持艺术的掌握和运用却不逊于学院派主持人。由于记者是直面新闻事发现场,拥有直观现场感,在表达起来更容易有感而发,进入新闻本身。在报道的同时加入主持艺术技巧可以使直播报道“更上一层楼”。

主持艺术对记者在直播报道中的借鉴

利用节目主持中相关的科学发声技巧、语言表达技巧和肢体语言表达技巧等相关的主持艺术,减少直播报道中的自我偏差,提高记者在直播报道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受众的关注性,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掌握主持艺术中的声音运用的技巧可以增加声音的美感和舒适感。在发音上,要做到字正腔圆,悦耳动听。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读音响亮,送音有力,使受众明白易懂。所谓腔圆,就是要求声音清亮圆滑,流利自然。在发声上,充分利用口腔共鸣。口腔共鸣可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口腔是人们自身天然的共鸣器官。要懂得口腔开度和共鸣之间的关系,注意保持口腔上下自如开合的状态。发声时,要使口腔呈前后均衡打开状态,克服平常口腔前部打得非常开,口腔后部合拢的不良习惯,共鸣腔体的共鸣效果才能得以体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口腔的共鸣,还可以使记者的声音集中和洪亮。同时在直播报道中,注意在发声起音前和落音后,保持半打哈欠状的口型,一方面可以减少语音过渡的时间,减少扑话筒现象,提高发声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收音太早引起语音的错误。

其次,掌握节目主持艺术中自主性陈述的口语表达方式。这样有利于记者对采记报道内容的熟悉,使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如果直播过程中报道内容依托提纲稿件,会造成生搬硬套书面用语,缺乏交流感。为此在直播报道中,记者应该进行口语表达方式的转换。倪萍在主持综艺大观时曾经接到这样的串联词:“邻居是什么?是相互帮助的朋友,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求援的伙伴,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友情,是你生活中相互给予的人们。”她进行了口语化的自主性陈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邻居是什么?是你正在炒菜时,发现酱油瓶子是空的,于是你就敲门要点酱油的那家儿;是你出差了可以让他帮你看看门锁是否被人撬开的那家人;是你家房子冒烟了能第一个去打119的那些人……”把典雅的文学语言或书面用语,注入自己的理解,让其口语化、通俗化,这样才能被受众接受,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在直播报道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多用口语化的语言,避免使用同音异义词。如“切忌”和“切记”,“全部”和“全不”等。多用响亮词、双音词,少用简称,追求生动、形象,避免重复等语言表达,增强直播报道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语言运用方式不仅能让人懂,并且让人懂得容易、透彻;不仅懂了而已,并且发生兴趣,愿意听(看);不仅使人听进去了,而且让人信服、感动,产生共鸣,乐于接受;同时,使用的语言又很经济,表达很敏捷,不笨重,不迟滞,这样运用语言才是高效率的。

第四,记者运用主持艺术中的态势语。充分利用眼神、表情语和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使表达更丰富,信息的传达更加准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语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通道。在直播报道中,为了增加与受众的交流,在言语过程中以眼神,或提示重点,或唤起关注,或溢出赞许,或传达欣慰,或表示愤怒,或提醒注意等都是辅助信息传播的有效方式。注意摄像机镜头部位时,要像目光要集中在对方的双眼和嘴部这个三角区移动一样。在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的结合紧密程度上,面部表情处于首要位置。运用表情语时,要把积极的状态体现在脸上,用微微上提的唇角吐露出微笑的表情,这也是提高记者亲和力的重要方法。站立时,脊柱要正直并保持头肩胯的平稳,双目平视,下颚微收,两肩放松,胸部略挺,腰板挺直,小腹微收,两脚水平分开,身体重心或在两脚中间,或略有前后移动。

最后,在直播报道中,坦率和善、真诚质朴的情感化的语言是缩短与受众心理距离的最佳途径。要始终用一颗真诚坦荡的心对待每一个受众,诚于中必形于外,慧于中必秀于形,同时可以使受众感之切,受之深。

参考文献:

1.曹可凡、王群:《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 艳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口腔受众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主持人语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