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标准答案又何妨

2009-04-26 03:32
师道 2009年3期
关键词:个面火柴盒标准答案

关 关

相信每位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你按照预先精心设计的教案实施教学时,有时会遇到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难”,让你一时难以应对。

本学期我教六年级数学,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拿一个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问题一出,正确答案很快得出:3个面。这是一个经典题的经典答案,勿庸置疑。正当我转入下一个话题时,赵荣刚同学高举着手不放,我示意让其发言,他语出惊人:可以看到4个面。并将他带来的火柴盒拿给我看。

我接过火柴盒,果真看到4个面。我心里发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脑子处于应急状态,马上回应学生:摆放在眼前的火柴盒的宽度比两眼宽度窄,两眼的余光容易扩大观察的范围,左眼看到左边、右眼看到右边是很正常的。当然我们同时看到的左右两面一定是模糊不清的,因为人只有一个大脑,脑中只能有一个清晰的图象。我们说“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实际上暗含了一个“从一点观察”的前提条件。而我们在观察物体时都是同时用双眼观察的,其实是两个观察点。一般我们看的长方体比较厚,所以通常只能看到3个面。考试时,遇到这样的题,就请填标准答案:能同时看到3个面。对标准答案我反复强调了三次。

事后,我非常欣赏自己的紧急应对能力,但我并没有一种成功的感觉,我陷入了沉思:课堂应当以发展学生为宗旨,特别是数学课堂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的思维、情感有没有得到发展,有没有把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赵荣刚同学能看到4个面,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发现。我越想越怕:他的创造性会被我的标准答案扼杀吗?不行,我得补救。

第二天上课,首先表扬了赵荣刚,然后宣布:对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的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结果出现了更为惊人的结果:有学生把教室看作一个大的长方体,把自己置身于长方体内部,同时看到了5个面。

这时,我有了一种成功的感觉,因为我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标准答案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正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致命打击。在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今天,学生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唯标准答案是从;教师对标准答案,更是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标准答案成为限制学生思维发散的枷锁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绊脚石。

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教育创新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也正是这样一种变化,让我由固守标准答案,到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为了这一目标,放弃标准答案又何妨?

放弃标准答案,一方面意味着要从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思维方向发散于不同方面,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敢于创新。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放弃标准答案有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理,不会担心受到苛求和责备,在思考问题时,不会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为教师更应主动接受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洗礼,真真切切地完成一次“头脑风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完成由固守标准答案到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的角色转换,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创新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个面火柴盒标准答案
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
都怪豆腐太脆弱
自动翘起的火柴棒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标准答案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火柴盒里的人
“阅读理解”的作者为何败给标准答案?
美丽的魔方体
火柴盒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