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2009-04-28 07:48刘寿玉
管理观察 2009年9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审美教育新课程标准

刘寿玉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提出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新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音乐教师现状、专业素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形成对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重新认识。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素质结构 专业素质 专业技能

在音乐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之时,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与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大纲指明了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确立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修正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和目的。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是核心的变化。可以说,能否让音乐教师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真正地接受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实施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音乐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方面也还有一引起尚待调整和完善之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观念、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僵化落后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勇于改革实践,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并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音乐教师的素养除了本学科专业水平外,还包式终端括其它学科的文化素养,以及师德修养,它直接关系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度。面对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音乐教师,在多元化信息时代,应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 以现代音乐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专业技能基础

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故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的手段,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故我们音乐教师应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音乐学科各相关理论的学习,从而形成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并以之为指导,研究新音乐教育理信念下音乐教学同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关系,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认识并展开学习,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保障音乐教学的基本需要。

(一)识读乐谱技能

能够较熟练的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能使学生掌握学产音乐的基本工具,也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

怎样提高识谱能力呢?一是抄谱。通过抄写,我们对乐谱的观察会更细雨致,对乐谱的反应会更敏捷。如果再能发挥成年人的优势,加上理性的分析,分析作曲家的作曲技法、曲式、乐句的旋律起伏及和声的配置等,则效果更佳。二是培养整体识谱的能力。所谓整体识谱是指一眼看过去,就能同时把握整个谱面的能力。有人可能会怀疑这怎么可能呢?但只要我们想一想乐队指挥一目十行地读谱,以及那些有着卓越视奏能力的钢琴家们令人难以致信的视奏时,你就不会有任何怀疑了。关键是看如何获得这种能力。我认为,首先有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作为前提,而这恰恰是成年人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习,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其次要训练眼睛的机能,使眼睛能如看画一般一眼就能看到整体的谱面。如何训练呢?在《奇迹的超级速读法》一书所介绍的速读法中,能通过训练眼的机能及脑力锻炼使普通人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读书速度。这种方法同样适合读谱。笔者曾练习其中训练眼机能的方法,自感获益非浅。现将其简介如下:1、集中注意力训练。2、视点训练。3、视点移动训练。4、扩展眼域训练。通过训练后,再将其应用于谱例训练,效果会令你大吃一惊。以上一些基本方面需同时进行,要想获得高人一筹的识谱,惟有勤练加巧练。识谱能力的教学要与歌唱、欣赏等活动紧密结合,不能脱离音乐和听觉。因此,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中,通过具体谱例的范唱,让学生认识简谱和五线谱,给学生介绍常用的乐谱符号,如拍号、反复记号、升降记号、强弱记号,速度记号等,并且做到能够识别和解释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并且经常做音阶练习,形成固定音高的感觉,逐步培养初步的识谱能力。

(二)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的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人声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三)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故音乐教师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味盎然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地音乐教学活动服务。不同的伴奏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绿色的梦》这首歌体现了中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我在伴奏时,尽可能地运用一些跳跃的柱式和弦,坚定有力并富有弹性的伴奏,带动了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约会快地唱出来,课堂气氛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

(四)创作技能

音乐新课程增加了“创造”的教学领域,这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动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简单的歌曲创作等)。新课程对音乐教师不仅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怎样提高创作能力呢?一、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平时,在生活中要多看、多听、多分析、扩大视野,增加生活积累。只有这样,当你想写有关题材的歌曲时,才不至于脑子空空,毫无联想。二、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歌曲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而音乐则需要乐谱记录下来。因此,歌曲作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乐理知识,青少年朋友应在这方面先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要善于学习各种音乐语言。歌曲是通过音乐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所以要想写好歌曲,首先要学会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口才好,人们夸奖他“出口成章”,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语言的不断积累和反复锻炼的结果。同样,你若想写好歌曲,也应不断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语言,供自己在创作实践中运用。或许有些朋友会问,从哪里去找音乐语言?怎样积累?途径是很多的,如欣赏我国各民族、戏曲、曲艺和传统乐曲,聂耳、冼星海、萧友梅、黄自等才一辈作曲家的优秀作品,目前流传很广的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通俗歌曲、新歌剧及影视音乐,以及外国古典及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我们都应该熟悉和认真借鉴。就像海绵吸水那样,吸收越多,储备充足,到需要参考借鉴的时候,就能得收应手地为你所用。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是文艺创作的必由之路,歌曲创作也不例外。如果掌握的曲调很少,那么你的音乐语言就不会很丰富,有时显得苍白、单调。当代著外作曲家如贺绿汀、李焕之、刘炽、瞿希贤、王洛滨、施光南等的作品,都与民间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并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音乐养料,氢他们的作品才能受到群众的喜爱。对于前人的作品还应善于学习,要分析他们的得失成败,而不是盲目照搬,因为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的。我们还要学会分析自己的歌曲,经常给自己当老师,不断总结经验都训,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迅速提高。此外,还应多掌握些音乐知识及作曲技匚,比如与歌曲创作直接有关的和声、复调及作品分析等知识。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会透彻地分析歌曲,提高创作技巧,更快地掌握作曲本领。四、要有相关的文学基歌曲是音乐与歌词的结合。因此,歌曲作者的文学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歌曲的创作质量。要热爱文学、关心文学、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准。对于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尢其是诗词应给予很大的关注。歌曲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比如对各种诗词的了解,包括流派、创作及声韵特点等。这样就能从色彩纷呈、数量众多的歌词中择优谱曲,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写词。在创作实践中,因为歌词选择不当,致使整个歌曲创作失败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作曲者在音乐上狠下功夫,但由于忽视了歌词的作用而最终点站未获成功。有了生活体验,又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就应“勤写多练”了。学到了知识如果只停留在书本概念上,不去实践,不经常磨练,是写不出好的曲调来的,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说的勤写,是要动脑筋有间图地写,而不是无目的地瞎写。比如,可以根据合适的歌词写一首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特定的情绪要求写一段曲调,甚至只求写好一个或几个不同的乐句,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循序渐进的规律,对于学习作曲同样是适用的。

创新能力是人关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如,在上欣赏课《为了谁》时,我让学生尝试着用独唱、齐唱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才能更强烈地表达出对战友的思念之情?有的学生说,合唱:有的学生说二重唱;还有的学生说男女对唱。于是,我便将他们的想一一来验证,之后,选择出一种更的的演唱形式。通过这种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变原有的模式,充分展示独特的才华,增强开发潜能的信心和勇气。我在音乐活动中面向每个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首,可能有多种理解。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尽可能性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很普遍。在教唱《茉莉花》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我将指挥手势中的最简单的2/4拍教给学生,之后,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一个唱主旋律,另一个用“m”哼鸣加以衬托,最后一段用了齐唱。在唱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着老师的手势来唱,培养了学生的合唱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各种音乐活动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以适庆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团队活动的需要,已是音乐教师的努力方向之一。

二、以拓展现代音乐教学为思路的艺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及职业素养

现代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综合”。即以音乐教育为本,广泛综合其他相关文化领域的共同元素,整合成音乐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艺术素养完整和谐发展的空间。在长期的技能化和德育化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方面的独特作用被漠视了,音乐教育自峰的审美育人目标被忽视了。拓展现代音乐教育,首先要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地均衡发展,形成教师的艺术通识通感能力。其次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再者就是加强做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及文化素养。

(一)加强音乐教师的文学语言艺术的培养

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音乐课增色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将大为削弱,甚至闹出笑活。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相变碟规律进行再创造。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文学语言,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炼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的融入音乐中,按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加强音乐教师各种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谈到音乐教育,人们便很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片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新的音乐课程设置体现了从分散到整合,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内容上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整合既是知识的融合,也是能力的贯通”。时代的发展使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的需要,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专业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学艺术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三)加强对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间乐教育理念,对现有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和突破。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丰富了音乐教学媒体的资源,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教学元素,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活泼生动,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当今的音乐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课件已成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因此,课件制作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之一。在学习课件制作时,要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的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应该说:课件制作能力是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些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上所刻下的印记,给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带来这样一个启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教学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加强作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及文化素养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局限在专业方面,特别是在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元的,因此,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非专业性的学习困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求知的需求,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做一名现代知识型的教师。

三、以发展自身潜能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后劲。它是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自身潜能为目的,以开展教科研活动为载体。通过教科研意识的培养,各级部门的重视和相关机制的建立而实现。

(一)学科整合能力

随着多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改变过分注重知识形态的分科倾向,建立各学科发展的整体观与联系性,已成为新的教育观念与价值。《音乐课程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互相的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音乐教学的综合还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立足音乐学科,通过对其他艺术学科以及相关人文学科间的渗透应用,整合共性,从而形成学科的整合能力。

(二)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新问题,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应付和解释的。音乐学科在新课程中做了全面的改装、提升,作为音乐教师应成为一个研究者,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我们才能从一名教学匠变为学者型教师。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的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师成长的长远意义。该能力的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和环境。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结构;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又要开展科研工作,并且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努力做到教学情感饱满,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语言生动简明,范唱以声带情;板书清晰,设计合理,体现为教学服务。所以,面对“新标准”和“新课程”,音乐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教师”,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柳菊兴主编《音乐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出版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出版

曹理主编《音乐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出版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审美教育新课程标准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探究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