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推进中出现的矛盾及其分析

2009-05-22 09:22胡应法
江西教育B 2009年5期
关键词:综合性矛盾考查

刘 裕 胡应法

始于2001年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八个春秋的风雨洗礼。八年来,新课程的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理解内化,进而转化为与之相吻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基于这一变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是,我们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也为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所困惑,这些矛盾制约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 重素养的课程改革理念与教学评估方式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好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素养是什么?除了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到的听、说、读、写四项内容外,还包括思想、情感、修养、情趣等。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专注于与听说读写相对应的字、词、句、段篇的考查,而忽视学生语文素养中其他因素的发展。这种考查方式的单一性,导致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考查的单一性。而对学生学的考查,实际上是对教师教的考查。这种单一性的考查方式导致了教师在课改中推出的新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成果得不到肯定、强化。因此,改革现存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动力。否则,改革的成果得不到肯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将受到打击。

二、 综合性学习与教学活动组织之间的矛盾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性,是学生综合学习的好途径。但在实践中由于其耗时长,空间不确定,需要学习者之间相互配合和多方面教育资源的支持,因而组织难度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适当控制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于学生的分工和配合,利于教师对学习的指导和调控,形成便于操作又不失实效的操作模式,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优点、提高综合性学习效果的迫切要求。

三、 大班额教学与合作学习之间的矛盾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学校的成班额一直较高。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大班额的压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必然会出现“热闹”的课堂现象,由于学生自控力差,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难以集中精力探究自己或小组内的问题,从而削弱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甚至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负面影响。而大班额这一状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它在促进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四、 因地制宜使用教材与新课程配套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外延。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教学要以“本”(教材)为本,但又不能局限于“本”;新教材本身也极具开放性。语文教学要打破“花盆环境”,构建“生态语文”,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当时、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把语文学习引导到广阔的书海、社会生活中来。新课改只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新课程相配套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和拓展语文教学资源,打通文本与社会、课内与课外的通道,构建语文学习的生态系统,仍须做大量工作。

五、社会的教育价值观与新课改理念之间的矛盾

小学语文教育着眼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基础作为使命,这一素养体现在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中,而普通公众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高考唯分数论的影响,只看考试成绩(分数),这也使得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因顾忌社会公众的舆论压力而有些偏离课改方向。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破解。(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泉江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廖肇银

E-mail:wuyin2@126.com

猜你喜欢
综合性矛盾考查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