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课课外实践活动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策略

2009-05-28 07:48胡一飞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性课外活动研究性

胡一飞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从小学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进步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面对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势必影响我国未来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特别是科学课课外实践活动中是极有重要意义的。

1实施策略

初中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更大的空间。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1组织专题讲座,集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开展有关初中科学的专题讲座是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好方法,它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与环境、社会问题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讲座的主题可适当根据课标或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或深化,对学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曾开展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各个国家为了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一些措施,还列举了一些为保护野生动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人及其感人事迹。这样一个涵盖知识面广、趣味性强、问题集中的知识讲座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专题讲座需要注意合理安排,保证有序开展。

1.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可持续发展教育

初中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丰富学生的世界观。因此,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单纯在教室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能够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将科学教材中设计的很多课外活动付诸行动,同时可以把科学教材中的课外活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结合。由于科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同时具有开放性,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诸多课程资源,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泛的智力支持。

1.2.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遵循的原则。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1)要具有教育性;(2)要体现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3)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1.2.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等三个阶段。

由流程图可以看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总过程和各个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1.2.3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注意事项。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注意综合性,既要有科学知识做支撑,又要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学习直接经验,弥补学科教学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的弊端。

其次,活动要加强管理,保证课堂正常开设,注意实效。社会实践耗时较多,教师要在保证课堂正常开设的前提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紧抓安全问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和指导教师都要根据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障学生的安全。

1.3利用研究性学习,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课外实践活动中有许多事情是学生未曾参与和体会过的,但同时也是需要学生去亲身调查和研究的。因此,在课外活动中利用研究性学习,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分为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侧重点不同,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调查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数据能力等,而综合实践活动则侧重参与、体验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收获。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十分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所以研究性学习适合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2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找准结合点,突出教育性

在初中科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中,对于有些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联系。同时,在初中科学课外活动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了。课外活动开展要具有两方面的教育性,即科学课教育性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性,只有结合点妥当才能够实现其教育性。如果结合点不合适,会显得很生硬,反而影响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2.2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初中科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一般比较灵活,且形式多样,但是在注重形式多样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要落实实效性应该做好策划,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活动是否能够切实起到作用,能否真正教育好学生。

2.3注重实践性,突出主体性

实践性是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最大差别,而实践性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通过课外实践,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去学习,去体验,这样的收获会更大,印象更深刻。在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总结阶段,应该有学生参与,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2.4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开展课外活动

新课程提倡要注意挖掘校本资源、社会资源等一切可用来辅助教学的资源。而初中科学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就是资源利用的先锋,它涉及很多资源,这些资源都潜藏在学校、所在的社区和地方。如学校中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悠久的历史、办学特色;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水土、物产等;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如环境生态问题等。这些都可以从中生成很多课外活动的主题,可以根据主题开展讲座或者社会实践活动。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许多国家都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却面临着资源的日益匮乏。所以,对我国青年一代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重中之重。作为一门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初中科学,更要以其独特的优势承担起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为我国未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e]

(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第一中学 325200)

猜你喜欢
教育性课外活动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