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教学

2009-05-28 07:48戴国金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光合作用素质教育实验

戴国金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在学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针对新课改,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正确使用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清楚实验操作的步骤,并能够熟练地绘图。第二,要求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电脑,利用因特网搜集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熟悉有关生物学的网站,并能够熟练收发电子邮件。第三,巧设各种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生物学最大的特点是与生活密切相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实施渗透和综合的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明白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学的主体。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学生的重要前提是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大自然的优化组合。因此,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内容也应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每复习一节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该节内容在教学大纲和考纲中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复习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可复习过偏、过难,既能抓住双基,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光合作用”部分,教材中有3个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还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基于这些因素,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解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揭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3)学会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从而明确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4)通过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接受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学习,增强生态意识。

五、精选练习,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拿出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讲授分析。

例如:已知鼠的灰身和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控制。灰身的基因频率与黑身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只灰身雄鼠和6只黑身雌鼠分别交配,每只雌鼠只产一只小鼠。在6只小鼠中,3只灰色,3只黑色。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个体(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讲解高考题时,教师切忌就题论题,而是要去分析、去预测。在复习时,除了把判断显隐性的知识弄懂外,还要复习判断基因的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这种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呢,还是细胞核遗传?等等。

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近几年江苏省的高考生物题来看,不难发现:高考生物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在堂课上采取多变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情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去思维,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生物学可以进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教育。生物是自然美的主体,如动物、人体外表的对称美;各种叶形、花冠的姿态美;动物社群生活表现的和谐美;生物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人性美。引导学生投入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

八、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效果远远好于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讲、自练,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完成知识的学习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展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e]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214200)

猜你喜欢
光合作用素质教育实验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爱上光合作用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