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花,应在生活中绽放

2009-05-28 07:48姚凤蔚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红队源泉小鸡

姚凤蔚

作文的源泉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过程就是儿童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并通过习作来描述生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真正做到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泉。

一、体验生活,丰盈写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生活,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体验,为写作开渠导源。

1.指导有意观察

小学生由于阅历少,观察力低下,他们无法准确抓住事物的要点,这就需要教师去指导有意观察。比如,写《游春》为题的作文,带领学生去野外寻找春天的足迹。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有序地去观察麦苗、芦苇、小草、油菜花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点,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通过“看看——摸摸——听听——想想”,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增强了观察实效性,写出来的作文充满童真童趣。

2.创设多彩生活

在现实中,由于学习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机会。他们常常对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熟视无睹,对路上的车来人往麻木不仁,对世界的风云变幻漠不关心。因此,教师平时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譬如“拔河比赛”、“树叶贴画”、“水果大拼盘”、“放风筝”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促进生活积淀,促进发展,让他们享受写作的乐趣。另外,还可以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参观工厂、商店,访问各界人士,把对社会的认识由间接变为直接,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会有真情实感,并能进行深度挖掘。

3.追寻阅读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充实写作素材和语言储备。因此,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丰实的知识和语言的积累,对写作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1)推荐合适的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文学类的、科普类的、童话类的等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否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开展一些“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诗歌朗诵会”、“手抄报”、“优秀读书日记展评”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定格生活,捕捉精彩瞬间

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许多精彩的瞬间便会如流水般悄然溜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

1.拍摄感人场景

刚开学,小燕因为家庭贫困,面临失学。后来,笔者打电话让她妈妈一定要把小燕送来,学费的事情可以帮她想办法解决。当学生看到小燕红肿的眼睛时,都很难过。一个叫陈心的女孩主动把自己的9块钱压岁钱悄悄地放到讲台上。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们纷纷效仿,三块,两块……很快凑齐了学费。此情此景,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于是,《不让一个同学失学》的优秀习作随之诞生。作文,也因这感人的场景而变得格外精彩。

2.欣赏自然风景

生活精彩纷呈,只要学生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就能欣赏到美妙的自然风景:悠悠白云,翠绿小草,娇艳晨阳,淡然夕照,都能温暖学生们的眼睛;鸡鸣狗叫,蛙声虫鸣,春燕呢喃,百鸟欢歌,都能滋润学生们的心灵。春天,带学生去看万物吐绿,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一棵树,一株草,心随景动,情随物飞;冬天,让学生到野外去看雪听风,堆雪人,打雪仗,思绪飞扬,情感灵动。日积月累,定能让学生作文细腻感人,充满灵气。

三、表现生活,编辑生动文本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作文恰好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重要的是它不是记录生活,而是表现生活。因此,当学生有了真实感人的生活素材,感悟到生活的精彩时,还要引导学生花时间去沉淀精炼,升华灵感,进行艺术加工,把精彩的生活编辑成生动的文本。

1.注重细节渲染

在学生习作中,不难发现,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有的三言两语,有的具体形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是如何在细节处加以刻画,把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比如,写拔河比赛,一个学生写道:“一声哨响,红蓝两队的比赛开始了。他们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坚持了一段时间,红队突然发力,蝴蝶结跑到了红队那边,红队取得了胜利。他们很高兴,蓝队显得很难过。”后来笔者这样指导他:闭上眼睛想象:拔河比赛前,他们是怎么准备的?有什么动作、语言?比赛开始后,两队的队员是什么表情?然后再去采访红队的队员,他们获得胜利后,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是怎么庆贺成功的?经过一番细致的回忆访问后,他的习作修改成这样:“两队实力相当,互不相让。你看,红队的排头兵张辉,身体很胖,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身体后仰,满脸憋得通红,不一会,头上竟然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尽管身体随着绳子在左右晃动,但是他脚下像被磁铁吸住一样,任凭蓝队怎么使劲,就是不过河。”精彩也就顿时跃然纸上。

2.鼓励放飞想象

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照直写出来,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如果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必定会呈现出别样的风采。“洁白的小雪花在空中飘着,我还以为是一大群白蝴蝶在空中跳舞。可爱的雪花都带着漂亮的六角帽,上面有不同的精彩图案,一定是巧手的织女精心剪成的。一片片的小雪像烟一样轻,玉一样滑,银一样白,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从天而降,扑向大地妈妈的怀抱。”如此丰富的想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习作充满了灵性,富有感染力。

3.强化语言张力

学生作文平淡,缺乏情趣,究其原因,跟语言没有张力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写《小鸡吃食》,甲生写道:“我抓一把米撒进鸡圈,小鸡立即低头吃了起来。不一会,一把米就吃光了。”乙生写道:“我抓了一把米撒进鸡圈里,本来蜷缩在一起的小鸡,像听到冲锋的号令一般,立即四散开来,用那嫩黄的小嘴在地上啄了起来。它们你争我抢,害怕自己少吃,有时候还互相啄对方的身体,想把它从自己的领地上赶走,好独自享用美餐。不一会,吃饱的小鸡昂着头,悠闲地散起步来,还不时发出满足的叫声;没吃饱的小鸡,还在那低头寻觅,像个淘金者似的,希望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再寻得一粒半粒米。”同一件事情,两位同学的表述却有天壤之别。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使习作中学生的语言充满张力。

生活处处皆文章,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亮点”,拨动学生心理上的“情弦”,让学生自然、纯真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习作在生活中绽放出精彩的花朵。[e]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224524)

猜你喜欢
红队源泉小鸡
作文表意要清楚
作文表意要清楚
我的快乐源泉——书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五红队建耀童心
超市也是快乐的源泉
巧用英文字母练习队列队形
小鸡不见啦
激活写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