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

2009-05-28 07:48牛丽业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雨点儿教案课件

牛丽业

语文教师共同的感受是,语文课存在耗时多、费力多、收效低的现象。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做到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率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听课时的见闻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备好课

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聚集精华,并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成员的特点,把教案做到具体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满足感,成就感,有表现的欲望,这样,课上学习语文的氛围会更浓烈一些。例如,笔者在公开执教一年级语文《两只鸟蛋》一课时,心中一阵窃喜,因为已有别人上过这堂课,而且教案和课件都是现成的,省了许多的麻烦。于是笔者就拿着现成的教案走进了课堂,可试上的效果并不如笔者想象中的满意。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当笔者课后反思之后,顿时醒悟。当一切现成的东西摆放在面前后,身上的惰性就冒了出来,认为低年级的教学,简案也能行得通,忽略了语文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多作假设:学生会怎么说,自己该如何引,当课堂中出现未曾或无法预料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做……回到家中后,笔者翻开教材,反复阅读,认真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份详尽的教案,并把教案熟背于心。第二次试上时,学生在教师不同的评价语中越读越有劲,不仅把词语、课文读得准确、流利,也读出了自己的情感。

二、要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丘壑”

教师只有通盘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每一节课的具体结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教材内在的系统性、连贯性,从整体上全面地规划课堂结构,既注重知识,又注意能力;既看到单篇课文的特点,又顾及到整个单元的特点来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教师应该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他们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本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明确地学、主动地学,而且,围绕课堂目标来教学,还可以克服教师讲话的盲目性、随意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画风》时,教师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教师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其中两个问题。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弄清楚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出风的。”(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指名读。)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有所获。

三、组织教学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

组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还在于让学生一堂课始终参与,有事可做,把学生的情绪和听课状态控制在既定的教学范围之内。

1.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在“有趣”或“有疑”的情况下,注意力就集中,就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如果把动手、动脑结合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例如,今年年会上,李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朗读,如果教师指导之后,就指名让某个同学起来朗读,再找其他的同学起来赛读,这样,最后就可能演变成教师与一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他被忽略的学生就变得忙碌了起来,整个课堂看起来就会出现些无序状态。当时,李老师就没有这样做。如果要学生更好地朗读出“数不清、飘落”这两个词语所代表的内涵,又要使全班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好的方法就是表演读,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一起。有同学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仿佛真的看到了数不清的大雨点、小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样的朗读给学生的感受一定是深刻的、独特的。

2.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的最佳状态不应该是简单抽象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要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故事情景之中的确有些难度,此时多媒体课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从听觉、视觉上给人巨大的震撼,仿佛身临其境。最后一段描述了雨后田野上红花、绿草鲜活美丽。教师指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一是引导学生看经过雨水的冲洗,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水珠在叶子上滚动,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二是看种子被风吹来,飘落在土地上,下了一场雨后,种子发芽、生根、开花。花儿红艳艳,草儿绿油油,学生在感受这美丽景色的同时,懂得了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诱发他们的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李老师执教的《雨点儿》中,教师在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之后的基础上,问:大雨点还和小雨点说话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猜一猜。学生回答积极踊跃,有的同学说的和课文里一样,有的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又用恰当的评价语诱发他们的想象,引导他们在吸收文本信息的同时,还对原文进行了再创作,即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雨点儿。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课堂上充满浓浓的语文学习气氛,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发展,就一定是有效的语文课堂。[e]

(山东省章丘市明水小学 250200)

猜你喜欢
雨点儿教案课件
雨点儿
恶作剧的雨点儿
“雨点儿”的功劳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雨点儿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