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运用多媒体共享资源

2009-05-29 09:04魏百海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运用课堂

魏百海 王 浩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多媒体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有以下好处:(1)创设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化静为动,初步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3)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创新;(4)优化课堂练习,发散学生思维创新。

【关键词】课堂;运用;共享资源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reasonable valid usage multimedia share resources

Wei Bai-hai,Wang Hao

【Abstract】At information ages of today,multimedia the resources lead into th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is realization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of an importance contents.With the extended education of the multimedia resources have the following advantage:(1)Establish reasonable scene,stir up a student a study interest;(2)Turn quiet in order to move,the first step's feeling know knowledge of formation process;(3)Break a teaching crux,development student innovation;(4)Excellent turn a classroom practice,dissipate of a student thinking innovation.

【Key words】Classroom;Usage;Share resources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多媒体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数学教学,启到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讲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1. 创设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联系,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方能主动参与,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投入学习,产生创新意识。而多媒体资源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景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时,创设了购物付款的情景。让学生演示用15元钱(其中10元币5元币各一张)购买6元一支的钢笔和4元一本的故事书。注意付钱的过程和方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付钱方法(算式),再让学生根据情境讨论,怎样付钱比较简便?学生积极思考,很快从15-6-4=5(元);15-4-6=5(元);和15-(6+4)=5(元)三种方案中选出15-(6+4)=5(元)。通过进一步讨论,使学生明确了三种方案结果相同,既15-6-4=15-(6+4)。从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出发,抽象出a-b-c=a-(b+c)这一减法性质。这样利用现代多媒体的辅助引入新课,把抽象的减法性质,变成了具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而且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化静为动,初步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绝不能让学生感到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为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的、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以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逐步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⑴通过“米老鼠和唐老鸭围着正方形和圆形漫步图”,让学生通过正方形的周长,初步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⑵教师再通过演示“玻璃珠甩圆”,启发学生想象“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⑶出示比较图让学生猜一猜: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⑷分成若干小组实验,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填写实验数据,并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⑸根据实践数据讨论圆的周长可以怎样算。

再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了自制的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即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3. 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创新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多媒体资源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三步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数量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再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都能借助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再次创设一个“竞”境:看一看哪个小组能不用这种方法,只利用一个梯形,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多,哪一组的方法最合理科学等等,结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又获得了多种方法:⑴剪拼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⑵剪拼成为一个长方形。⑶剪拼成为一个三角形。⑷甚至有一组同学想到了先在旁边补上一个三角形,使它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合并计算后得到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4. 优化课堂练习,发散学生思维创新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在练习设计时我们可以隐藏条件或多提条件,促使学生思维。如“长方形周长”教学后,我设计了一道隐藏条件的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纸长3分米,在它上面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学生解答时必须跳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这个框架,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转换才能解答。又如:设计一些答案不固定的或有多种解法的“开放”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位去思考解决问题,以发散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创新。如我在“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后,请学生设计一个面积为288平方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它的长( )米,宽( )米。这样的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解法。这样就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把学生的解法直接出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解算理。这样做,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只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适度加已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升华。

收稿日期:2009-01-11

猜你喜欢
运用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