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

2009-05-31 03:02韦文荣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高职生广西

叶 燕 韦文荣

【摘要】 本文对广西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理解是比较正确的,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全面了解广西高职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提高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以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6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50份,有效回收率90%;个别访谈100人,主要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主。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 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据调查显示,多数高职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信仰较为坚定。82%的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78%的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了解、感兴趣;7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65%的学生表示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0.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必要或很有必要;78%的同学认为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密切联系,有指导和帮助作用。

(二)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调查显示,高职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首先,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88%的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0.2%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领导集体,具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96.2%的学生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党和政府抗震救灾工作“非常满意”或“满意”;有80.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次,学生普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支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肯定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例如,表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达85.5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为 81%; 90.6%的学生认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短时间内动员了大量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有力地支援了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三) 爱国主义情感与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调查表明,高职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积极践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是随着祖国的不断强大,高职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也随之不断增强。例如,70.6%的学生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75%的同学赞同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85.4%的大学生以作为中国公民而感到自豪,90%的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 85.5%的学生认为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应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70.5%的同学表示愿意响应国家号召,毕业后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在创新问题上,有61.9%的同学认为中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任重道远;有60%的同学希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改革创新精神,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责任感。

(四) 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能积极践行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是引导他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从思想意识上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有比较明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标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意义了解较为全面,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例如,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知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75%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非常必要,90%以上的学生反对“利用网络和手机发布不健康、不负责任的信息”、“考试作弊” 、“拖欠学费”、“以自我为中心”、“及时行乐,追求安逸”等校园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大多数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85.5%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提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知;80%的学生参加过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例如义务献血,环保宣传,到福利院服务孤寡老人、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二、 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感性化,部分高职生政治信仰迷惘

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与基础,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是知道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调查发现“系统地读过”马列著作的仅占4.5 %, “只读过几篇”的占46.3 %,“一篇也没有读过”的高达49.2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网站兴趣淡漠,“经常浏览”的只有4.6%,“很少浏览”的45.2 %,“从未浏览”的占到了50.2%。这表明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差,且学习程度也比较肤浅,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深层次的坚定而持久的理论支撑。

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惘,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可见,对高职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 部分高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及基本内容认识不清,政治理想有功利化倾向

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有的甚至有片面错误的理解,如对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腐败、民主建设、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问题缺乏科学认识。问卷调查显示,15.6%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不应该搞市场经济,14.86%的学生表示对政府工作失去信任和信心,18.2%的学生认为党风不正、腐败严重。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很高的愿望,比如明确回答“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愿望”的同学占了62.78%,可是他们对“入党动机”问题的回答时,真正“积极要求进步”的只有28.9%,“毕业找好工作” 占32.5%”,“随大流 ,没有过多考虑”的占22.4%。另有 16.2%认为“入党没什么用”。多达五成的人带着明显的功利目的要求入党。说明市场经济下惟利是图观念等负面因素影响很大。

(三) 部分高职生民族精神知识匮乏,创新信心不足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民族精神知识匮乏。如列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75%的学生只能列出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四五项,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不知道。缺乏创新勇气、信心,认为创新就是要有重大的发明创造,45%的学生认为高职生不可能有创新。

(四) 部分高职生存在一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一致的现象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反对和批判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文明、不诚信、不遵纪守法的现象,但有14%的学生经常做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地、浪费水电、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等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对“考试作弊行为”和“就业求职制作假简历”的问题15.2%的学生表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5%的学生承认自己时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说明部分学生荣辱观知与行脱节。

针对此现状,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为2007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

【参考文献】

[1]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N].中国青年报,2008-07-29

【作者简介】叶燕(1965-), 女,广西荔浦县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责编黄鸿业)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高职生广西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广西广西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广西尼的呀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梦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