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政府的“经济人”特征

2009-06-04 04:23
管理观察 2009年13期
关键词:经济人政府

洪 艳

摘要: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说入手,分析了我国政府“经济人”特征的具体表现及其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弱化政府“经济人”特征的措施,以使其更好地行使权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政府 政府官员 经济人

卢梭曾经说过:“政府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首先是他自己本人,然后才是行政官员,再然后才是公民。”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及其行政官员应该是公众利益的代表,其职责应是合理利用权力,从而为公众谋福利,为人民服务。然而,在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以权谋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即是政府“经济人”特征的表现。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说

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创建的。

对于政府官员是否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问题,公共选择理论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它将“经济人”假说由经济市场行为分析推广到政治市场行为分析。该理论认为政治市场如同经济市场一样,由供求双方组成,需求者是选民和纳税人,供给者是政治家和政府官员。每一个政治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选民还是政治家,在进行选择时,都如同“经济人”一样,先要对个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如果一项集体决策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投赞成票时所承担的实际成本,那么,他就会支持这项决策;否则,就不支持甚至反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也是理性人,他们与经济中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是相似的,他们从事政治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虽然政府本身不应该有私利,但操纵并组成政府的人和组织却有自己的利益,而且他们会借助政府的强制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二、我国政府“经济人”特征的表现

我国政府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改革路径,造就了适合政府“经济人”角色成长的土壤。当政府及其官员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借助政府的强制力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时候,极度膨胀的政府自利性行为就使得其行为和政策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同人民大众利益的“分离”,政府作为经济社会改革的主导者就表现出“经济人”角色的种种特征。

(一)政府官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诚然,政府官员在行使权力做出行为时,一方面是为公众谋利益。但我们必须承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确实是借助政府权力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目标。常见报端的公权私用、公款吃喝、行贿受贿现象就充分表露了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征。

领导干部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其个人利益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领导者的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有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相矛盾的地方。当两者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由于个人自控力的缺乏,某些政府官员不顾公众利益,为达到自身目的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因为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他们往往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如审批权、决定权等,行贿受贿,将其所拥有的权力变成了谋利的条件和资本,“经济人”特征表露无遗。

(二)地方政府及政府各级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我国政府的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拥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权,他们纷纷追求局部权力和利益,对中央的政策予以“变通”,“经济人”特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行为

地方政府的“经济人”特征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许多地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其自身的利益,这种内在的需求必然促使不同地区都极力追求本地区的高速发展,从而引起不同地区的利益分化,形成地方保护主义。例如,某县只允许当地品牌的东西在该县出售,而拒绝其他地方同质东西的售卖,导致当地人民选择范围的减少,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该县政府与某些企业之间的微妙关系,有可能行贿受贿、假公济私。

2、政府职能部门的自利行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好地诠释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自利行为。政府各部门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享有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但事实上,有些部门却在自利性的驱使下,为小集团谋利益。如某些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在有些国有垄断性行业设置民营企业进入壁垒, 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为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制造障碍,在这过程中,谋取部门暴力,将所得的收入少量交给国家,而大量的却划归自己所有。权力的异化与蜕变,使得公众利益被损害,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政府对整体利益的追求

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应该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其行为既不该凌驾于社会之上,也不该游离于社会之外而追求自身特殊利益。但是作为宏观经济主体的政府,其行为目标就有“经济人”的特点,要么是追求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最大,要么就追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等。而这些追求行为目标的最大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经济人”思维方式体现和延伸的过程。

从另一角度加以分析,政府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其利益倾向主要表现在机构的自我膨胀。如果不存在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政府的自身利益就会不断扩张,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预算的软约束。我国的预算服从于编制,由于预算约束的软弱性,行政机构就依据各种理由要求增加编制和人员,因为正如帕金森定律所阐释的,政府官员的名誉、地位、薪酬与其所在的机构规模的大小成正比,因此,他会千方百计地扩大政府机构,从而增加预算,随之行政支出不断增加。在缺乏硬性预算约束的情况下,政府过分追求整体利益,“经济人”特征相当明显。

三、政府“经济人”特征的负面效应

众所周知,合理范围内的政府利益往往是政府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之一,它能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激励政府官员负责、高效地开展工作。但是,政府利益毕竟不等同于公共利益,政府利益趋于膨胀的特性使得它常常超越其合理的范围,走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反面。政府过度的“经济人”特征,有着很大的负面效应。

(一)损害个人形象,危及公众利益

政府“经济人”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官员在缺乏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做出有利于自己而损害集体的行为。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官员往往以自己的私利为首要目标,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以致贪污腐败盛行,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而且危及公众利益,致使国家财产大量流失。

(二)危害了政府的诚信

政府的“经济人”特征,使政府的权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沦为了政府机构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诱导着政府背离公共行政的角色,从而使得他们在做决策时,更多地倾向于自身利益的实现。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力异化现象,它对政府诚信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使政府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一个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能,应该为社会成员创造各种发展机会,而不是垄断所有社会资源;应该主动推进对自身的问责并实行善治,而不是带头破坏整个社会的诚信和责任意识;应该全力以赴以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而不是互相推诿、事不关己。显然,政府的“经济人”角色及其行为必然不利于这种和谐社会政府职能的完善,从而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四、弱化政府“经济人”特征的措施

政府机构应当恪守的角色是行政管理者、公共服务者与社会援助者,而不是“经济人”的角色。政府在角色定位上的回归,有利于建立与维护政府诚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那么,弱化政府的“经济人”特征就刻不容缓。

首先,政府官员要以身作则,树立“人民公仆”的观念。

政府的“经济人”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政府官员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政府官员必须严于律己,树立“人民公仆”的观念。在行为处事中,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合理利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政府官员的合理利益需求,而不能对其过分苛责。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高薪养廉”的措施。这样, 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官员们的利己性一面,而且还可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其次,政府要转变职能,还权于社会。

政府要起掌舵者,而非划桨者的作用。它只承担社会和市场不能解决的事项,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应将一部分权力归还于社会,通过发展中介组织,努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使其参与到社会建设的队伍中来。这些措施,不仅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且克服了因政府的“经济人”特性而导致的机构膨胀和行政效率低下,提高了政府执政能力。

最后,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弱化“经济人”特征。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控制政府的自利性行为,不能单靠意识形态的教育来解决,而要从制度方面入手,不仅要完善行政责任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更要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法律的惩戒力度,借助法律等公众契约手段,缩小“经济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空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公众民主、法制意识的普遍增强,我们应该努力使政府处于公共监督下,透明其行为,发挥政府官员在现代化建设中“公共人”的角色,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繁荣,实现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蒋云根.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M] .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李静. 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政府的“经济人”现象[J] . 学术论坛论, 2004, (4)

[3] 张康之. 公共行政: “经济人”假设的适应性问题[J] . 中山大学学报, 2004 (2)

[4] 魏青松,张玉肖. 政府人: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J] . 行政论坛, 2002 (54)

[5] 张红. 政府的“经济人”特性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03(12)

作者简介:洪艳(1985年- ),女,浙江富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人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学龄前幼儿纯粹经济人假设研究
“经济人”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
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及其评析
“经济人”和“道德人”理论视域下公民道德治理论析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从“经济人”到“生态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必须真正落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