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2009-06-10 05:30杨丽君王兴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杨丽君 王兴柱

摘要 分析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从教育信息化中人的要素出发,提出教育信息化要重视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并提出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63-02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ocess of Information-based Enhance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Yang Lijun, Wang Xingzhu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our teach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Information from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put forward the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Quality,And put forward the information to trai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a number of measures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of teachers

Authors address Hun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Science, Changde, Hunan 415000

1 引言

教育信息化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醒全世界教育界注意:教师“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迫使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获取、贮存、加工处理和选择利用信息的能力,使教材内容更为充实、教学活动更为有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2 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

信息素质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因此,发达国家的教育界比较重视个人信息素质的培养。美国就有一个专门的信息素质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信息素质教育,并督促信息素质教育计划的实施。然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16,日本为69.97,中国仅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质不容乐观,甚至教育战线最前沿的教师的信息素质状况都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信息能力差。据美国《美国周报》和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97%的美国教师已使用计算机,80%使用一般工作软件(如文字处理等),66%使用电子教学辅助资料(如百科全书光盘等)。而在我国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我国教师信息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3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3.1 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时代呼唤信息人才。在信息化社会,如果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1]。

3.2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信息时代的变革和挑战,美国劳动部技能指导委员会把信息素养作为高技术产业背景下人员稳定就业必备的5种能力之一,随着信息素养在生活就业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作用的日益显现,原有的素养已不足以应付工作,原有的知识已无法适应时代,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应即时更新观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教师必须建立新的信息素养基础,以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3.3 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进入21世纪,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在信息化社会中,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不断地广泛吸收各种有用的知识信息,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也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习的终身化。但“学会学习”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更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和运用。

3.4 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领域,信息观念的成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不容易质疑。纵观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信息与价值的关系可谓是一刻千金。通过对教育的搜索、捕捉、收集、汇总、分析、评估、鉴定、取舍和利用,逐步形成当代教育教学新的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也迅速并列发展和完善,形成为独特性很强的学科体系。特别是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获取知识包括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包括人文社科知识,而且更需要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扩展与延伸相适应。从本学科到相关相邻学科、边缘学科,相互渗透日益加强,从个体到团队都需要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充分、科学、灵活、有致地占有利用有关学科的知识信息。

4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4.1 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是教育部明确提出的要求。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地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深入了解并且具有良好的悟性,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有终生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2]。

4.2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要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分期分批地组织在岗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培训机构要配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人员。其次,要确定培养的层次和内容。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时,应分层次进行。培训需要公众信息机构、学校图书馆、教育管理部门等多方的支持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不同专业领域对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应当体现这种差异,根据教师的学科、专业等差别,进行有区别的、灵活的培训[3]。

4.3 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是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保证。但由于其投资大且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不但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还要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投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等,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打好基础,铺好路,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与软件环境。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培训,这些高技术的培训需要很高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方式与信息技术企业或公司联合开发培训软件,建立教师培训网站等,以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84

[2]桑新民.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6

[3]江婕.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开发[J]科技广场,2007(12):154-155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