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09-06-10 05:30张立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技术手段研究性多媒体

张立行

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揭示其本质和内在联系,为学生领会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提供有利条件。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科,职业中专物理主要讲述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其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抽象、概括和总结。因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存在很大难度。鉴于此,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物理教学,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对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近几年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情况谈谈粗浅的认识。

1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提高演

示实验的可见度与清晰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规律、结论多数是由演示实验引出或验证的。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得出正确的物理概念,从而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有很多演示实验器材较小,不利于课堂上学生集体观察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水波的干涉、衍射实验中,把发波水槽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放大投影展示在屏幕上,可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水波产生的干涉图样和衍射图样,然后再通过Flash动画演示水波产生干涉和衍射的过程。这样本来可见度、清晰度较差的演示实验就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能够直观而深刻地认识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另外像“布朗运动”“毛细现象”等演示实验都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与清晰度,加强学生对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

物理学中的许多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无从下手,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选用适当的电教方法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使问题得以解决。晶体管是现代电子电器的重要基础元件之一,其结构与工作原理非常重要,但由于其结构看不见、摸不着,工作原理更是抽象难懂。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除讲解之外,放映《晶体管工作原理》这部影片,将微观结构与工作过程进行动画、放大,加之实验验证,使学生从微观上了解其内部结构,使抽象的工作原理变得直观、具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光缆通讯、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等内容也可以通过电影来教学。

3 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动与静、快与慢的相互转

化,再现复杂的物理过程

有些物理过程节奏太快(而有些则相对较慢),现象稍纵即逝,不利于学生细致观察。对此笔者利用录像中慢放或静止画面等功能,放慢实验中关键的环节,使重要的实验现象(或过程)缓慢或静止地表现在电视画面上,使实验节奏与学生观察思维同步,教师可对照画面从容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准确地得出结论。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

究问题的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新课,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和机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源,比如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寻找与选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相关文件、数据、图片等。可以说,网络避免了单调的、重复性的劳动,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此外,网络使研究成果的发布变得快捷方便,便于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网络资源极大地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5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物理

成就与发展方向,增强其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网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人们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和与教学有关的参考知识,同时还可以参加网络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笔者经常访问的教育资源网有K12教育资源网、中学物理网等,网络上的优秀教案、优秀多媒体课件、精选的习题、历届中考试题及中考分析等,对提高授课水平很有帮助。

现代物理发展迅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搜集和剪录有关资料,定期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的伟大成就和发展热点,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

循的原则

6.1 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它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课堂的全过程做成多媒体的“一统天下”,而是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思考的时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教师的讲解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的思考。

6.2 交互性原则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情感交流务必要坚持,同时还要注意设计良好的人机对话,使课件有较强的互动性,向人性化方向努力。那种“书本搬家”和“习题集”式的课件是不为师生所接受的。

6.3 创造性原则教师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设计要有独创性,还要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要根据情况,向学生展示一些课件制作的过程,必要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创造教育。

6.4 实效性原则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它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希望用多媒体来包办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规范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影响教学的实际功效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优势互补”,既发挥现在教育技术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动机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利用黑板讲清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运用多媒体。此外多媒体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一味地增加各种感官刺激和画面的靓丽,有时反而会使课堂上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脑袋一片空空,或者让学生记住的没记住,而不需要掌握的却记了下来。

猜你喜欢
技术手段研究性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试析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创造性技术启示中的技术动因论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