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09-06-10 05:30徐红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力考核能力

徐红岩 陆 静

教育提倡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创造力是个体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可能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及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的能力。创造力是教育兴旺的推动力。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教师授多少,学生就受多少,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改革,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 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大学生不只是听课或记笔记,教师也不只是讲课。“多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多用脑,多思考,多提问。不论问题的深浅,问题的大小,问题的简繁,都至少应该尊重,而不是讥讽、排挤。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学生发现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如果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如果在学生提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果对学生嘲笑,学生心理上就会产生侮辱感,从而对提问产生恐惧厌恶。所以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教师怎样对待提问题的学生,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古人把教师的作用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6个字,这是十分精到的。而“传道、授业”当从“解惑”入手,也以“解惑”为目的;“惑之不解,道之不传”。何为“惑”呢?那便是学生心中的疑问。这些“疑点”有经验的教师是心中基本有数的,但是做到了如指掌,又是很难的。因此,让学生有提问的兴趣和机会是了解学生疑点的最佳方法,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的一条途径。

2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seminar源于拉丁文seminarium,音译为“习明纳尔”,原意为“苗圃”或“发祥地”,后转意为学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研讨学术[1]。17世纪开始,在西欧的一些大学的教学中应用课堂讨论,具有专题研讨的性质。现代的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讨论的题目(或子课题),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让小组围绕子课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讨论激发灵感,是创造力的源泉、智慧的摇篮。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源于实践,创新来自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验、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常用手段。鼓励学生多动手,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增加学时数,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重视实践考核,进行实践考核改革,如单独考核、考核评分制等。注重学生的实习过程,把其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学生带着这些经验以及发现的一些问题再回到学校学习,往往会激发创造的欲望并付诸行动。

人类已迈进21世纪大门,崭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才思敏捷、富有创造力的接班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创造力考核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