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女性形象的诗意性

2009-06-13 05:52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杨 柳

摘 要:《搜神记》是东晋干宝的代表作。文中的人物塑造虽多是扁平的,刻画手法也较为单一,但作者通过浪漫的想象,展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传统美、神奇美、肖像美、个性美、语言美和痴情美。不仅写出了异类女性的美好品德,而且写出了她们的命运、追求,文章因这些美好的女性形象而充满了诗意。

关键词:干宝 《搜神记》 女性形象 诗意性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逾炽;会小乘佛教亦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怪之书。”而为了“明神道之不诬”的干宝却在《搜神记》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虽不甚丰满,但却抓住了那个时代女性共有的命运与追求,她们充满着传统美、人间美和人与神的丰富思想感情。虽超越时空,但作者真正关心的是人的欲望,人的命运,不管故事多么奇诡荒诞,不可思议,实际都是人性意识的外显。因而更让人容易接受,更加美好,更具感人的魅力。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来谈女性形象的诗意性。

一、女性形象的传统美

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人们的理想意识中,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必不可少。干宝笔下的女性之所以令人难以忘怀,主要因为她们有的虽为异类女子,但却具有中华民族女性共有的美德。有的才思敏捷,有的勤劳善良,有的忠于爱情,有的讲究孝道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有些异类女性比人类更具魅力,更吸引人。《搜神记·董永》中的女主人公织女,不辞劳苦,不分昼夜的劳作,就是为董永还清债务,使之尽快的摆脱厄运和逆境。在这里,干宝写出了织女的忠诚、善良、勤劳、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传统感人品质,也正是因为有织女这一传奇人物,才使《董永》篇变得曲折而动人。还有叔先雄的投水寻父感人的孝道,韩凭妻的不畏强暴和对爱情的忠贞,胆量过人为民除害的李寄等。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传统美德的诗意性。

二、女性形象的神奇美

魏晋时期“戏谈”和“说故事所谓传奇故”之风盛行。这种社会风气,使得六朝时期的小说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干宝笔下的女性也就自然的带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是其塑造女性形象的主要特色之一。干宝笔下的女性或由人变神,或神归人间,都谙熟世事,神通广大,充分展现了女性的奇异美。如《弦超与神女》中描述的仙女“虽居暗室,辄闻人声,常见踪迹,然不睹其形”,且“倏忽若飞”,对女神知琼的变幻莫测写得惟妙惟肖。《杜兰香与张传》一篇也写出了杜兰香的飘然若仙、通灵异常:“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还有《东海孝妇》中的周青,含冤而死却并不甘心,通过三年亢旱、血溅白练这些奇特的反抗方式表达自己了的冤屈和清白。干宝笔下的女性就是以非现实的方式,展示了这些女子的不同凡响,显示了她们的个性魅力,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三、女性形象的肖像美与人性美

干宝笔下的女性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所描绘的女性大多楚楚动人,美若天仙。如《河伯婿》中的河伯女“姿容婉美”,《紫玉与韩重》吴王小女“才貌俱美”,《弦超与神女》中弦超梦中的神女知琼“资颜容体,状如飞仙”等等。这些描写虽赶不上当今小说描绘人物那样技巧丰富、手法多变,但他突出了那个时代文人追求美丽形体的愿望,尽管这些女性外貌形象刻画上词汇趋于雷同,但每个人都有令人难以忘记的思想品质。她们虽受封建社会的多重压迫,却能以独特的方式追求自身的解放,闪烁着人格的光辉,如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何氏,勤劳孝顺、威武不屈的周氏,聪明善良、知恩图报的丁姑,重情知礼、才貌双全的知琼,容姿色俱美、坚贞不变的父喻等感人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些女性形象通过街谈巷议的故事借鬼映人地表现出来,描绘了那个时代的

社会图景,表达了女性渴望真挚爱情和人们向往平安宁静生活的愿望。

四、女性形象的语言美

干宝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在叙述中插入了许多诗歌、谚语、歌谣来渲染氛围,烘托情感,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加深了作品的审美意味,从而使作品具有了诗化特征。像采用了“以诗代言”的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卢允幽婚》女主角临别赠诗曰:“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荣耀长幽灭,世路永无施。……断肠伤肝脾。”用诗语表达了他们离别时的伤心欲绝,也简练而间接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他们相识过程的美好回忆。还有《紫玉》见到韩重的倾诉:“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身远心近,何当暂忘?”用诗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处境之难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深之苦。《相思树》中的何氏的“密遗凭”的书信和给王的“遗书”内容等。这些语言,不仅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性格,也展示了她们的才情。女性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展示了与众不同。

五、女性形象的痴情美

尼采说“爱情这个字事实上对男人和女人表达了不同的意义。女人对爱情的意义了解得很清楚,它不仅需要忠心,而且要求整个身体和灵魂的奉献,没有保留,没有对其他事物的顾虑……”干宝笔下的女性大都为爱而死,为爱而生,多情专一。《紫玉》中的紫玉,死后依然要与韩重在墓冢中做三天夫妻。当得知父亲要逮捕韩重,便现形去见父亲说明原因,恳请父亲不要治罪韩重,便如烟如雾般消失了。故事虽以悲剧告终,却展示了一个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痴情女形象,她大胆泼辣、积极主动、感情热烈。虽地位很高,却真情奉献,即使化为鬼魂依旧不改初衷。这份多情和对爱人的执着,试问世间的女子有几个?像《汉谈生》中的女鬼知复生无望时,不得不悲伤的离开,分别是时还赠给他一件珠袍,正是这件珠袍,使他成为睢阳王女婿。《崔少府墓》 中的鬼女也是一样,离别的时候,把所生的儿子送与卢允,又赠金碗一个,并赋诗一首,深表爱意。《钟繇》中的鬼女,为了内心炽热的感情,在明知对方要杀害她的情况下,仍不忍离去,最终被“斫之,伤髀”,可谓是痴情的女子。我们看出这些异类女子大都是妙龄早逝的上层社会的女性,她们死后能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生活,不在乎男人的地位、学识,只在乎那一份情、那一份爱,并愿为这份情和爱执着付出。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聊斋志异》说“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这是六朝志怪小说最重要的特色,也是对《搜神记》中异类女性形象的经典概括。干宝时代是一个人性觉醒的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自主觉醒,应该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在她们身上多姿多彩的折射。

参考文献:

[1][东晋]干宝.搜神记全译[M].黄涤明译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杨柳 安徽省临泉县滑集中学 236400)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