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教育走进语文

2009-06-13 05:52鱼小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写作

摘 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对塑造学生的心灵,健全人格,培养审美趣味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学形象,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文学教育 现状 阅读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当前的语文教育往往重视了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忽视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文学教育功能,这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因为语文教育不只是一个知识体系,它同时具备了塑造心灵、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审美趣味的功能。中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黄金时期。从学生心理来看,这个阶段是他们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初步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正是进行生动活泼的文学教育的好时机。从思维发展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加速发展的时期,正需要用文学来引导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并用理性思维加以疏导。因此初中阶段应重视加强文学教育。

一、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重在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健全的人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感悟,全方位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本身具有多元性,教师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其实,在他身上多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在讨论中统一认识,在讨论中提高认识。课堂训练应少而精,选择一些最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并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题型来练习,教师讲出答案后要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二)重视“语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关注的问题。默读和朗读是最基本的读法,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默读重在思考、理解,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和批注;朗读重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要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正确指导;要根据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选择吟诵、背诵的文段、诗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美并积累语言材料。采取何种阅读方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定,还要适时地恰当地融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多种方式的阅读展现课文中文学作品的魅力,也让文学作品的智慧和力量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优美的写景抒情文适宜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与作者抒情的心灵相碰撞、相交融;大多数小说、戏剧适宜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学生有板有眼的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可将学生引入小说、戏剧的情境中,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体味作品所表达的社会意义;诗歌则适宜以自由诵读为主,放声的入情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全面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感受,受到深刻的美的教育。如《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极具抒情色彩、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悲”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贴标签似的分析上,而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品中人物一一离去时最悲痛的描述,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当然,文学作品的阅读还应将朗读(诵读、分角色朗读)、单读、齐读、跳读、默读等多种方式交错使用,才能把握作品丰富的蕴含、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写作尝试,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学生不缺少生活,而缺少的是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和参与生活的习惯,应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积累生活素材,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初中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写作。

(一)要让学生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

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要坦白,不能隐瞒。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人是假的,事也是假的,感情自然不会真实。长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动人心者,莫于情也,有些文章内容写得很好,很有文采,但没有真实的感情流露贯穿其中,那是很难吸引读者的。使读者能生情,必先作者心有情,这就是说,只有你吐露了真情,文章也就有了真情,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读后让人荡气回肠,流连忘返,文章也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的教材《最后一课》,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心理变化的描写表达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眷恋深情。这篇文章受人喜爱,正是有了对祖国深深眷恋之情,才会产生强烈的保家卫国之心,从而激发内心深处的斗志,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祖国。所以说贯穿文章的这种“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过此文的人。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

有些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之一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谓观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事事留心皆学问”,一种昆虫,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好样本,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观察。有句话说得好,“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首先必须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妙笔生辉;其次是观察生活,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最后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只要善于观察,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要汲取生活的源泉。如《珍珠鸟》这篇文章,为什么作者能将人的性灵赋予无知的小鸟,把珍珠鸟描摹得娇憨可爱呢?正是由于作者细心地观察着小鸟的一举一动,才会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才会用细腻生动、情趣横生的语言勾勒出珍珠鸟的形象,像“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整篇文章洋溢着爱意的描写,使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除了善于观察以外,还要善于积累。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就是说,积累在写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之所以能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就是因为他们材料储备丰富,平时看了很多的课外知识。为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创造多种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点滴,勤作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的文章都记录摘录下来,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

(三)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写作中创造形象和语言

联想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或经验,把事物联想、想象得更加逼真、形象。想象是一种美丽的劳作,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许多发明创造就源于想象。只要是创作都需要想象,想象是每一件优秀创作的生命力。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想象要大胆,越新越好,切忌重蹈覆辙。大胆肯定学生的奇思异想,只要学生想象得出,说得出理由,我们都应该及时肯定。写作时,用上联想和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联想、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无裨益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引导得好会使学生重新燃起写作的欲望,所以在这项训练上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由简单的东西开始训练,一个动作、一幅画、一个数字都是很好的训练素材,然后慢慢地变复杂,一步一步地对之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赖华强.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及语文学科的含义[J].课程·教材·教法,1999,(2).

[2]金露.文学作品的多解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语文月刊,2001,(8).

[3]甘其勋.文学教育面面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1,2).

[4]张作明.语文审美赏析教学法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1).

[5]朱伯荣.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J].语文新圃,2007,(5).

[6]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6).

[7]王美春.语文教学应突出文学性[J].语文天地,2003,(9).

(鱼小强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初中 748000)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写作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