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探析

2009-06-20 03:11陈韦伶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

陈韦伶

摘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出发,然后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人才具备的基本特点,进而提出了几条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1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的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善于运用知识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高素质人才拥有知识的深度、广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速度。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各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分化、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如果跟不上知识、技术更新的速度,其知识很快就会陈旧,其才能很快就会没有发挥之地,进而遭到社会的淘汰。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其自身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基本特点

2.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长达十多年的学习基本上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培养了学生如何应付各种考试的机械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即使接受最先进的知识教育,也只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水平,而不能保证适用于未来,因为未来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有效的学习手段进行知识更新,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企业里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具有单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转变为具有宽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那些知识薄弱,应用知识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的人已经不受社会的欢迎,而具有多种能力的适应力强的人则普遍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2.3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不尽资源,创新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动力。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是人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实施高等教育的整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发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识与勇气,为走上社会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准备。

3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基地,如何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培养出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实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高等学校要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快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能自觉不断地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知识,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近年来,广东商学院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经管类本科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摸索出了几条有效途径。

3.1发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活动中强调以教师“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学”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发挥。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使得学生刚刚踏出学校门口,也许所学知识就已过时。这种单一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种能力,同时还是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要求。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广东商学院把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重新定位,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寻者转变。在其开设的“企业资源计划”课程中就能很好的体现这种转变。在该课程中教师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教学,辅以一定时间的课外上机指导。要想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和具备基本的软件操作能力,单靠听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充分利用讲座以外的时间自由到实验中心通过BB系统、网上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该门课程的学习人数较多,有利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与团队协作学习的形成。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实验实践教学。这种重课堂轻实验,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对其有用性产生怀疑,对说教式教学方式反感,并由此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课行为。这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人才。实验实践教学是从理论教学到社会实践的中间环节,是缩小理论与实际之间差距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业以后,将进入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从事各种实际工作。由于当代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那些具有实践能力与动手实干能力的人才,为了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高等学校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应该而且必须为学生提供形成实践能力与动手实干能力的机会和场所,使他们在学校就能具备所需的能力。显然,注重实验实践教学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中,广东商学院在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开设跨专业综合实验“企业行为模拟”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把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按专业背景配置组成生产制造公司与外部机构,在模拟的复杂市场环境下进行大规模的企业经营仿真运作,培养学生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综合决策能力、综合执行能力。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实验实践项目,不仅使他们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贯通综合起来,加深了对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识,还能够将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从事经济管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切实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灌输式授课为主的知识传承教育,注重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过多强调书本知识,过多频繁进行书面考试,严重桎梏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发展。为了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适应现有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且能成为未来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着眼学生长远的全面的发展,重视学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努力实现自身的理想,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技能的训练。

针对这一不足,广东商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在该课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150个到180个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然后组织学生到若干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再以小组为单位对被考察的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进行评论;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企业案例进行创业演练,策划出一个创业项目并试运作以积累创业经验。通过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结束语

21世纪是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人才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作后盾,就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要通过人才培养,承担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尤其是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先导性作用。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入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艳.浅谈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131-132.

[2]赵庆年,孙登林.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2(8):36-39.

[3]柏育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关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4):44-47.

[4]徐铭基.人力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J].人力资源,2008(8):70-71.

[5]刘增芝,李占锁.试析高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J].保定学院学报,2008(7):110-11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