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创国际一流大学

2009-06-20 03:11周咏梅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4期
关键词:一流大学世界

周咏梅

摘要:在全球范围的合作和竞争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将面对一个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这既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然而,创建一流大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长远、合理的目标,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中国高校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国家经济要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确保对高校的支持与投入,其次,高校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 一流大学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结果,反过来,也是一种动因。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高水平大学、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尖端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经济长期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当然,对于中国的大批大学来说,要达到世界一流和先进水平还任重道远。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只能被用来启迪我们的智慧,决不能替代我们的创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向一流大学迈进必须积极进行制度变革、培养创新人才。

1大学发展的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世界一流大学是当今社会创新知识、精英人才和先进思想的发源地,其发展与所在国家的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上看,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心转移与世界经济、科技中心的转移相一致;从现状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大学发展的水平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大学发展推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受整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跨越的先导。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迅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与此同时,一场高等教育的革命在英国发生,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一批高等学校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大学。19世纪后期德国迅速崛起,而洪堡大学的理念,即从原来牛津、剑桥那种以教学为主的一个中心的理念变成了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理念,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着德国的迅速崛起。美国的高等教育原来是按照英国模式建立的,20世纪初叶,美国学习了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并予以发展,强化了研究生教育和社会服务这样一些功能,对于美国的迅速崛起进而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王义遒教授所说:如果一个国家离世界一流水平太遥远,这个国家就不会出世界一流大学。如果这个国家的大学是一流的,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也是一流的。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标志,真正的一流大学要能对国家起到引领作用,一流大学的水平和高度应该代表这个国家的水平和高度。

2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制约我国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原因

以往制约中国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落后,综合国力差。并且西方近代科学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的近代科学不过有百年的历史,并且期间经历了军阀混战、八年抗战、国内解放战争和文革10年动乱等一系列事件,一个战乱不断、经济濒临崩溃、民不聊生的国家怎么可能想象会有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只有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全面发展的环境,才有可能为科研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中国才有可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竞争,我们才能获得一个孕育世界一流大学的客观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政府对科研院所和大学增加投入,中国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正在成熟。

但是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中国真正获得经济大发展只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30年的积累对于科学研究的积累,尤其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毕竟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综合国力也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拿出大比例的资金投向科学研究。这是我国科技界的现实背景。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第104,为2460美元,是美国的5.4%,美国是中国的18.5倍。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也都在40000美元左右,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悬殊。

当前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它们全部是发达国家,其中美、英、日、德四国集中了近3/4的世界一流大学,而美国更是聚集了一半的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排名前20位的世界顶尖大学中,美国有17所,英国2所,日本1所。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想要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抓住历史机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但是我们也应当充分看到我们的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大学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国内外的环境优势、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我国经济长期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且,注意认真学习与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正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校情的战略规划,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在我国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虽然人均GDP只有2460美元,世界排名第104,但是2007年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第4,达到了3.2万亿美元。使得国家能够在人均GDP较低的情况下集中资金,重点投入,为尽早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创造条件。并且最关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如果中国能够保持改革开放以来9%的GDP增速,而美国每年平均以3%的发展速度,10年后中国GDP总量将从2007年的占美国的23.5%上升到41.36%,20年后中国GDP总量将从2007年的占美国的23.5%上升到2027年的72.87%,到2033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人均GDP也将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证。

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好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有利时机,创建出世界一流大学,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创新的科学技术、一流的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思想,那么我国的经济将不可避免的缺乏长久发展的动力,我国只能永远成为别人的加工厂,只能永远引进别人的技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没有一流的大学,我国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引领世界科技新潮流的国家,中国只能成为世界大国家,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

不仅国际上存在着竞争,国内各高校之间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有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谁抓住了机遇,谁就会乘势而上。相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个机遇,落后的可能会更加落后,先进的也可能变成落后。只有实现新的跨越,我们才能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

当然,创建一流大学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创建一流的大学是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在那么多的高校中,也不是每一所高校都可以成为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大学不是几年的事情,一般是需要几十年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就需要我们远离功利主义,要有坚定的方向。不要在短期的利益下,迷失方向。要有长远的目标和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并将其付之于行动,经过长期努力,方能取得最终成功。

4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4.1经济发展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特别是在人均GDP指标上要有较大提高,这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其产生的高水平大学之间有较为明显的规律。经济发达的国家能够为大学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经费,也容易为大学师生提供更为优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可以吸引国际顶尖的科学家任教,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这个角度说,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只有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人均GDP有了大幅提高,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我国才有可能产生世界一流大学。从经济方面预测,目前我国人均GDP较低,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别很大,上海等发达城市假设今后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保持在8.5%左右,那么在2020年前后,上海的人均GDP亦接近25000万美元,就会达到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经济要求。

4.2国家必须充分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分析的结果,人均GDP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关系是当一个国家产生世界一流大学时,其人均GDP一般要达到25000美元以上,而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人均GDP刚刚突破2000美元大关,与研究结果差距很大。我国目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水平已经超前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大学建设超前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缘于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经费上的重点投入和保证。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使我国大学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国家在一段时期内要继续确保对高等学校,特别是若干所重点建设大学的超常规投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投入,才会有1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5要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还须加强高校自身的建设

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强大的财政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更必须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

为了早日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光有外部一流的强大的财政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如此,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各高校还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培养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人才,创造出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更为重要。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拥有一流的大学。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计算机、物理学科,哈佛的商学院,麻省理工的电子工程等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它们各自拥有的一流学科,构成其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形成其成为世界一流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一流的学科造就了这些一流的大学。

一流大学要有大师,大师包括学术上的泰斗、领袖、权威和精英。旅外的科学家很快就能进入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并且做出成绩获奖。要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态势,并把自己的工作主动纳入到科技的前沿,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它和经济的发展一样,必须提倡全球化,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创建国际一流大学,就要吸引一流人才,尤其是顶尖的一流人才,这样学校的层次和实力自然就能快速提升。学校应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办法,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学校应当定期派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访学或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准和教学能力。学校还要聘请在本学科领域内造诣精深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短期来校任教,开展合作研究。大学还应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竞争机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加强吸引人才和对优秀学术带头人及骨干的支持力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各国对国外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白热化,谁能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技、教育人才,谁就掌握了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主动权。以美国为例,多年来美国招纳国外人才的数目令人触目惊心,每年从世界各地网罗高精尖科技人才达20万人。有资料表明,美国的几所名牌大学,几乎网罗了各个学科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在教学和科研上要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一流的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初、高中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当今中国的高考仍然是以试卷成绩为唯一依据,而试卷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难以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即使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在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他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任何提高,根本无法形成创新精神,所以即使那些早期获奖者至今仍鲜有成为国际大师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中国的大学,即使是最顶尖的大学在生源上都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中国的高中毕业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培养不出创新的科技人才,创造不出最新的科技成果,就不可能成就世界一流大学,因此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更加艰巨。一个事实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28位或30位,但在诺贝尔奖的排名上,美国是世界排名第一,而且,这个第一还将多年保持下去。

美国成为诺贝尔奖的得奖大户,除了他们舍得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大之外,他们的教育比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的是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这不仅是中国的中学教育,也是中国的大学教育最需加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2]程莹,刘少雪,刘念才.我国何时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5,4.

[3]倪斌.教育创新与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

[4]周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思考.中国科技产业,2004,10.

[5]刘继安,储召生.应该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什么.中国教育报,2002,8.

[6]周济.谋划改革的新突破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中国教育报,2004,9.

[7]朱家芙.完善高校引进留学人才机制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人才保障.中国网,2004,9.

[8]李俊.如何创建一流大学.广州海洋大学论坛,2004,6.

猜你喜欢
一流大学世界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