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浅议

2009-06-20 03:11杨江娜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4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高职教育

杨江娜

摘要:《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考试存在一些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就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进行的考试改革的初步尝试,所取得的成果与同仁们分享。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调查与预测;考试改革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各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许多教学改革的方案,摸索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但在考试评价方式上,大部分仍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脱离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进行的考试改革的初步尝试,所取得的成果与同仁们分享。

1《市场调查与预测》目标体系及在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是对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实践能力上学会如何恰当地与客户沟通,制定科学可行的调研方案,针对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合理解释调研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真正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概念、步骤与方法;能够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方法、撰写调查报告。

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认识能力;调查方案设计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

经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参与并完成一项调查项目,设计完成一份调查方案、一份调查问卷和一份调查报告。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够独立或组团完成调研项目。

2《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实施内容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考试形式在改革之前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然而《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适应这个要求,笔者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考试进行了以下改革:

2.1考试形式

取消原来进行的传统的书面试卷形式进行期末考试,代之以大作业(包括市场调查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和市场调查报告)、PPT演示、答辩、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考评,以体现考评的公平性、灵活性、客观性。在开学之初老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考试的要求,即: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每组5-6人),选择一个比较熟悉或者比较感兴趣的行业或者产品作为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编写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所有小组均需提交打印版和电子版的大作业,大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50%;除提交大作业之外,每个小组须派代表上台用Powerpoint阐述所做的调查项目,并就老师和台下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这一部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最后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2.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30分。由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做出,包括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小作业等情况给分。其中,一次点名不到扣两分,依次类推;上课回答问题每次加一分;小作业一次优秀的五分,良好的四分,中的三分,及格的二分,不及格的一分。

(2)大作业50分。学生提交的大作业由教师依据态度、信息量大小、主题的新颖程度、严谨程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分。总评优秀的50分,良好的40分,中的30分,及格的20分,不及格的10分。

(3)大作业演示及答辩2O分。由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做PPT陈述,由从学生中选出的大众评委和老师对其进行打分,其中陈述者的表现占5分,PPT的形式占5分,PPT的内容占10分。

3实施的效果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以考核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考核,忽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学生平时不抓紧,考前来突击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严重挫伤。进行考试改革后,学生以大作业为中心,不仅对教材进行更为深人的学习,而且还主动查阅大量课外资料,走访相关企业和业界从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这些都是在改革前无法看到的。通过这次考试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摒弃一律采用卷面笔试的死板做法及一考定成败的终结性评价机制,而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大作业+答辩”为主的模块式评价模式,真正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通过这次实践对高职课程考试改革启示

4.1建立以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达到高职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4.2构建形式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和标准。

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应选择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诸如口试、论述、小论文、简单设计、答辩、综合性大作业等。通过形式丰富的考核手段将高职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用理论去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除丰富多样化的考核手段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打破过去一卷定结果、百分制打天下的单一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凤荣.市场调查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分析[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盛立强.高职广告策划实务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大众科技,2006(3).

[3]向志国.国际营销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管理世界,2002(6).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高职教育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