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09-06-27 05:49毛丽阳
关键词:财经类毕业生因素

毛丽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毛丽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旨在探究影响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的各项因素。经过项目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性别、专业、他人起薪、求职准备、自我评价以及学业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的6个影响因素;社会客观因素比个人主观因素更能影响大学生的起薪期望,表现为他人起薪是影响大学生工作起薪期望的最主要因素。

大学生;起薪期望;影响因素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各种关于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现状的探讨反复见诸报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满意度低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经济报酬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成分之一[1],就业时对经济报酬的预期,即起薪期望,也就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2]。因此,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期望状况引起了各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起初,由于“起薪低于5000不考虑工作”的言论在舆论界引起了争论,不少针对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毕业生起薪期望普遍偏高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就业问题的加重,如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薪酬期望不再好高骛远,而是逐渐趋于理性[3],部分报纸杂志上甚至出现“北京大学生毕业生薪酬期望不及农民工”、“重点大学毕业生免费为企业打工”等报道。究竟什么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期望有如此悬殊的差异,是自身能力还是社会现状,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思考与关注。

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而专门针对起薪期望的文献资料却为数不多。张建武等人[4]调查发现性别和生源地对大学生保留工资(即工作寻访者在开始寻访之前心理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资报价)有显著影响,岳昌君等人[5]发现学历、专业学习成绩、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和学校性质是决定高校毕业生起薪期望的关键因素。另有研究[6,7]发现当今教育高成本、大学毕业生人数、GDP增长率、大学生起薪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差异等因素都对大学生起薪期望有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个人因素,人力资源资本情况以及社会现状等诸多客观条件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起薪期望的高低。但是,已有研究大多停留在中观层面的现象描述或基于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分析,而运用科学手段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影响大学生起薪期望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究竟哪些因素才是影响起薪期望的真正因素?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起薪期望的高低?各种因素对起薪期望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都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有研究[8,9]表明,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憧憬以及独生子女的优越身份对大学生就业期望显著相关,且学历、学校名誉、实习经历等都与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有关,而职业自我效能感对择业者的职业选择行为和职业决策行为都有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主观评价以及自我效能感等主观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之一,而起薪期望作为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主观因素是否也对起薪期望构成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基于以上理论假设,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大学生起薪期望的各类因素。与以往研究相比,一方面本研究更加全面地考察了对大学生起薪期望可能存在影响的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并运用科学手段分析影响起薪期望的核心因素,研究结果可以弥补已有研究在分析广度和分析深度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研究大学生求职的起薪期望不仅有利于学校和社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从而开展更加切合实际的就业指导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和组织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从根本上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在北京市某综合类大学中进行,以该校大四年级在读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为91%。被试构成情况如表2-1。

表2-1 被试分布表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起薪期望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首先,参考前人研究文献[4,5,6,7,8]和本研究假设中所涉及的与工作起薪期望相关的因素,归纳整理为调查项目,编入调查表;随后对5所大学的18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场与网上的结构化访谈,对调查项目进行确认和补充,最终确定了25个起薪期望的影响因素(见表2-2)作为自变量。

表2-2 影响因素项目说明

(三)调查步骤

让被试按要求依次作答工作起薪期望调查表中的每一个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填写性别和专业,以及自己起薪期望的具体数目。为了排除地区、学历对起薪期望的影响,本研究将起薪期望界定为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寻找的第一份工作的起薪期望具体数目。

完成调查后,研究者对各项目进行编码记分,然后统一录入数据。对性别和专业类别进行起薪期望差异的方差分析,对职业自我价值感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一)不同性别和专业学生起薪期望

首先将性别和专业项目进行分数转化(男=1,女=2;文史类=1,理工类=2,财经类=3),调查样本起薪期望如图1所示。经方差分析,起薪期望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文史类男生对起薪的期望显著高于女生(F(2,84)=2.32,p<.05),理工类和财经类男女生起薪期望值差异不显著。

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在总体上对起薪期望差异不显著,但经LSD事后检验发现,财经类学生对起薪的期望显著高于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F(3,207)=601.8,p<.05)。

图1 起薪期望描述图

(二)影响因素项目分析

1.因子结构

对大学生认为影响起薪期望的重要因素进行因素分析以探讨起薪期望影响因素的结构。采用主成分分析,以陡阶法抽取因子。结果表明,25个影响因素项目可以分为6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1.0%。经矩阵旋转后,按照各因子所包含的影响因素项目的意义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结果如表3-1所示。

2.各因子回归分析

根据本研究理论假设,抽取的6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起薪期望值,由于性别和专业也对起薪期望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将定性变量性别和专业转化为定量变量:性别(男=1,女=0);文史类(文史类专业=1,其余专业=0);理工类(理工类专业= 1,其余专业=0);财经类(财经类专业=1,其余专业=0)。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起薪期望值的回归模型:

S=α+β1A+β2B+β3C+β4D+β5E+β6F+ β7G+β8H1+β9H2+β10H3+ε

其中,S表示起薪期望,A~F分别表示6个因子(见表3-1),G表示性别因素,H1表示文史类因素,H2表示理工类因素,H3表示财经类因素,ε~( 0~σ2)。

首先考察回归模型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3-2),可见起薪期望与他人起薪、求职准备、财经类这三个因素对起薪期望产生正项的影响,其他因素与起薪期望相关不显著。

表3-1 因素分析的因子结构表

表3-2 Person相关系数矩阵

由于较多因素与起薪期望相关不显著,且许多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大,这就说明了未来的回归模型中会存在着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为了提高模型的拟合度,消除异方差及多重共线性,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变量进行剔除,完成多元回归分析(见表3-3)。

表3-3 回归模型输出结果

模型拟合程度R2=0.231,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工资期望的高低。可见,他人起薪、性别、求职准备、自我评价、财经类专业、学业水平这6个因素通过显著性测试,说明这6个因素是影响起薪期望的核心因素,其中他人起薪对大学生起薪期望的影响最大。

四、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查影响大学生起薪期望的各种因素。根据因子分析和回归模型的建立可以看出,性别、专业、他人起薪、求职准备、自我评价、学业水平是影响大学生起薪期望的6个因素。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设定自己求职的起薪期望时能综合考虑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首先,他人起薪,作为影响大学毕业生起薪期望的最重要因素,反应了社会上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水平。这表明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外在的可观指标对自己求职时的起薪进行估计,而不是单纯的依赖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已有研究[3]和相关报道,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择业期望逐渐趋于理性,好高骛远的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已经降至很小。同时,此结果也进一步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即使自身能力再出色,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很难凸显自己的优势,起薪期望也不得不受到社会现实的限制。

对于性别和专业两个因素,虽然方差分析结果并未显示起薪期望在性别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根据回归模型,性别和专业会对起薪期望产生一定影响,表现在文史类专业男生的起薪期望高于女生,财经类专业学生起薪期望高于文史和理工类学生,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以及本研究假设基本保持一致,即男生以及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4,6]。结合相关报道,本研究认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以及职业市场存在的潜在“重男轻女”现象是导致部分女生在求职时对起薪退而求其次的原因之一,另外选择经济等应用学科的学生在毕业后多进入收入可观的金融、债券类企业,且这些学生对于工作多持有外部工作价值观,在求职时更看中职位的薪酬福利,因此对于薪酬福利期望较高。

求职准备和学业水平,作为衡量求职者能力水平的客观标准,是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所倚仗的硬性指标,因此,大学生将二者作为制定起薪期望的标准是十分合理而且必要的。虽然在求职准备和学业水平不是择业的最重要指标,但出众的背景确实能在求职时为自己加分不少。所以,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已经逐步能够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选择、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择业竞争力,并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结果也说明如果当代大学毕业生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谋求一份理想的职位,具备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教育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自我评价因素描述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对起薪期望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起薪期望是就业期望的成分之一,归根结底是大学生对自己择业竞争力高低的估计,主观上认为自己能力强的大学生必然对自己就业时的起薪有较高的期望,因此自我评价是影响起薪期望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和起薪期望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可能的原因是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上,本科毕业生在学历上不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海归派,在能力上不及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的打工者,因此即使自身素质和能力十分出色,在与各界人士同台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本科毕业生的优势也就不那么显著了。因此当代大学生无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如何,在外界的强大压力下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起薪期望,以适应社会现状。

此外,社会实习和家庭背景两个因素不是影响大学生起薪期望的原因,这与以往研究以及本研究假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对此可能的解释是:第一,本研究数据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社会活动(如学生会、社团活动)经历,70%以上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家教或公司实习经历,可能是调查样本存在偏差,自变量的变化范围没有能够体现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真正差异。第二,虽然社会实习被看作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学校仅仅只是参与过学生活动或者做过简单的兼职和家教,拥有能够提升自己竞争力的背景(如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在大公司做过实习)的大学生很少,因此可能导致了社会实习对起薪期望没有影响。究竟这两个因素是否会对大学生起薪期望构成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本研究发现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起薪期望的一些因素,但回归模型显示这些因素只能一定程度的解释起薪期望值的变化,因此,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起薪期望也需要进一步探究。

五、结论

1.当代大学生起薪期望的影响因素有性别、专业、他人起薪、求职准备、自我评价以及学业水平,其中他人起薪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当代大学生在设定起薪期望时能综合考虑个人主观因素与社会客观因素,但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大。

3.在就业难的现状下,大学生对自己的择业期望逐渐趋于理性。

[1]王垒,马洪波,姚翔.当代北京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

[2]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校探究,2007(2):117-119.

[3]裴倩敏.2007年大学生就业“薪”情如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14-15.

[4]张建武,崔惠斌.大学生就业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6):68-74.

[5]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53-61.

[6]余国宇.浅析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的社会原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63-64.

[7]路万忠.我国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与起薪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1):90-92.

[8]吴朝霞.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2):174-175.

[9]尧丹俐.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视域看大学生职业行为优化[J].职业与教育,2008(20):180-181.

(责任编校:朱德东、段文娟)

Analysis of determining factors of college graduates’anticipated salary

MAO Li-yang
(School of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college graduates’anticipated salary a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Anticipated Salary Questionnaire.Through item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e study suggests that gender,major,others’wages,work preparation,self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are six main determining factors of college graduates’anticipated wages;Among those factors,others’wages are most important,revealing that social objective factors often overweight personal subjective factors.

college graduates;anticipated salary;determining factor

H123

A

1672-0598(2009)02-0153-05

10.3969/j.issn.1672-0598.2009.02.031

2009-01-02

毛丽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猜你喜欢
财经类毕业生因素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解石三大因素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