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及对策

2009-06-28 03:34闫伟红
消费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

[摘 要]我国旅游教育发展迅速,但在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教材的统一、课程的层次划分和选择不同的授课侧重点等方面阐述了避免此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课程规划 层次划分

作者简介:闫伟红(1974-),女 ,内蒙古赤峰人,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饭店管理。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受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的影响,我国旅游教育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据中国旅游网报道,截至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574所,在校生274,701人,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旅游院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旅游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的编写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教育人士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专业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以便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能力的培养旅游从业人员,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专业课程重复的具体表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课程重复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

首先,从横向角度去观察。旅游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所以专业的开设涉及广泛,包含历史、地理、经济、社会、人文、心里等,并且到目前为止,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教育部门还没有出台统一的针对高职高专的系列教材,很多高校的旅游专业只是根据学校和老师的具体要求征订一些教材,教材从根本上不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内容上的相互交叉。比如《旅游经济学》中的旅游市场环境分析与《旅游市场营销学》中的营销环境分析内容是重合的;而《营销学》中的目标市场选择又与《管理学》中的环境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再比如饭店管理专业中的主要专业课《饭店管理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三门课程中间有关人力、物资、设备的总体管理原则和内容上就是相同的。另外《礼仪课》中的服务人员的仪表仪容与《餐饮服务》中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是重复的。

除了专业课之间的内容交叉以外,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也才存在着内容重复现象。所谓的基础课包括大学语文、英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高校在校生普遍开设的课程,这部分课程普遍所占学时比例较大。专业课中的《旅游应用文写作》可以就是《大学语文》中应用文的一部分;《旅游政策与法规》中的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法律课中已做过讲述。

另外,从纵向角度去观察,高职院校所开专业课和中职课程有很大一部分的重合。中职学校的主要专业科目是:《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附带的科目有《礼仪礼貌》、《菜点酒水》等,而在高职院校中,这几门课又是重点必讲内容,虽然内容有所增加、深度有所进入,但在基本的服务规程和操做要求上仍然是相同的。

教学内容的重复造成的影响首先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尤其是中职学校上来的学生感到大学的课程就是对中学的重复,而且有时大学老师不如中学老师上课生动,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对大学的总体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大量的内容重复浪费了学生、教师的宝贵时间,和教学目标相违背。虽然有些老师注意到了内容的删减,但一般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一些简单的增减,或者造成教学内容的不成体系,或者造成教学内容的遗漏[1]。

二、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的策略

(一)明确人材培养规格,避免中、高职教学内容重合

解决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课程内容重复问题,首先应解决好中、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材规格定位的接轨。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这表明,职业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以社会分工形成的职业需求(包括社会的、个人的)为价值取向而进行的教育。

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材和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领域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材[3]。因此,在人材的培养类型上,旅游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人材,定位于从事旅游生产、旅游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材;而旅游中职教育主要培养操作型、技艺型人材,定位于掌握旅游基本技能的操作人员。这两类人材都处于社会运行链环的终端,直接面向旅游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在旅游行业结构中互为补充。

(二)教材力争做到统一、系统

随着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有十几家旅游教材出版单位,这就代表着同一门课程有十几个版本,而由于旅游专业学科建设的不成熟,导致教材内容理论偏多,实践较少;传统内容较多,创新内容少,旅游界中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没有体现在教材的编写内容中,有的还存在严重的雷同和抄袭现象。另外由于我国很多从事旅游教育的教学科研人员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向过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旅游教育,对旅游的历史、发展规律、国内外的现状缺乏了解,所以出现了同一原理在不同的教材中出现多种解释的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对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宏观指导和支持,尽快完善旅游学科建设。在统一教材的过程中,应重视专业出版人员的引用,要注意联合学校、教研部门,积极研究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注重吸收先进学校较成功的改革成果与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教材[4]。

(三)教师应该具有协调统筹意识,做好课程规划

作为一个团体,教师间应注意沟通,每位教师都有其专长的领域,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都了解,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授课章节、选择教学方法上多做讨论,共同研究所授内容,避免教材中的交叉重复。作课程规划时,首先从整体上认清全局、明辨方向。要求设计者既要了解各门课程的内容又有整体的眼光,考虑到培养目标,兼顾一下师资力量,为此本文尝试将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的层次划分引入到旅游专业教学内容中来,为理清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方法。

1.做好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

参照层次分析法中的评价模型,我们可以把旅游专业的所有专业课作一下分层。

第一层即所谓的综合层,这一层的课程必须是本专业基础的、综合的知识,依据此标准可以列为本层次的课程有:旅游学概论、公关礼仪、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规、旅游美学、旅游文化、旅游地理等。

第二层即所谓的项目层,这一层次的课程应在上一层次的引导之下,进入了旅游专业的相关部门。可以列为此层次的课程有:餐饮管理、客房管理、饭店管理、旅游营销学、旅游财务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三层即因子层或称基本层,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应是具体事务的服务和管理上,依据此标准可以列为这一层次的课程有:菜点与酒水服务、营养与卫生、酒吧服务、景区建设与服务、导游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等。

上述所列三个层次的课程并没有囊括旅游专业的所有教学内容,而是列出一种标准作为大家选择课程的依据,而且上述所列的所有课程并不是都开设,而是根据目标层旅游专业的细分而选择的。例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没必要去选择和旅行社相关的课程。另外课程的选择还要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市场定位、市场条件、市场需求而有取舍。但每个层次上的课程都应在整体的课程建设中占有合适的比例,而且课程层次的高低应和开设学期的先后相对应,即处于综合层的课程应在第一学期去讲授,处于项目层和因子层的课程应在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分别讲授。总之,一名旅游管理人才或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旅游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既是多个学科知识的凝聚,也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在进行课程组合时,应注意一定的历史、地理、建筑知识,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修养和管理学、心理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5]。

2.根据层次选择不同的授课侧重点:

层次的划分并不代表着完全解决了教学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因为每本教材之间都有联系,这种内容上的联系、交叉是为了知识的巩固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每个层面的课程涉及都力求本领域的“全”,所以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综合层课程的教学应该“宜粗不宜细”。例如《旅游学概论》其内容的重点应是旅游者、旅游资源、旅行社等现象的关系,从整体上向学生介绍旅游,应是“蜻蜓点水”,而不是具体,具体的研究在项目层。

项目层的课程教学应“粗细都不宜”,注意“度”的把握。例如《饭店管理》的教学重点在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上,而不是前台、客房、餐饮各部门具体的操作和管理。

因子层应“宜细不宜粗”,项目层中没有解决的具体事物的服务与管理就可以在这一层次中的课程里讲授了。

任何一个层面的课程都是“宜精不宜全”的,在教学中应留主干而除枝叶,例如在《旅游地理》的讲授中,它的核心应是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而不是旅游资源本身的介绍。

教师在优化课程内容上要狠下功夫,在确保基础性、加强应用性、增加前瞻性的指导思想支配下,对各章内容适当进行“增、删、减、放”,即增加其基础性、应用性和前瞻性的内容,删掉重复性的内容,减少繁杂冗长内容,下放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自学),使教学内容突显“精、简、新”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应加强工作过程知识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所以,教学内容不能单纯就旅游来设置旅游学科课程,而应是和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这种知识确切地说应是“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和学科系统知识的区别我们可以见下表:

职业教育内容的结构(彼得森,1996)

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6]

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主要是传授间接知识,采用由核心向外围发展的结构,专业知识学习在感性认识之前进行;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则按照通过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采用由外围向核心发展的结构,学生可以获得直接的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过程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各种融汇于各种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首先对所学专业的内容和工作环境有感性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学习专业理论。所以,加强教学的工作过程知识,并不是简单的增减几门课程,这仍是知识本位的逻辑,是学科知识的堆砌,增加学生的负担,占用时间,影响兴趣[7]。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应该打破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以能力为导向安排教育内容,这才符合从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的重复、交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理解高职教育的目标,认清每门课程的性质,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间的沟通,此问题不难解决。

参考文献

[1]袁林,严宽荣。高等学校旅游饭店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创新探索[J]经济师,2004(12):125-126

[2]关于贯彻《职业教育法》的几个问题[DB/OL]参考资料网

http://www.ckzl.net/obicn/paper/show.asp?id=118618,2006.1

[3]关于加强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35 号)[D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rules/law/center 1/4420.shtml

[4]张斌。高校旅游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材出版,2005(3):53

[5]杨世俊,罗明春。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教学实习基地[J].长沙大学学报,2006(7):140-141

[6]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7]汤利华。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启示[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80-84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谈音乐教学内容的有效利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国化”的探索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