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岂能是随意张贴的标签

2009-07-06 03:54佘春锦
科教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音乐课研讨误区

佘春锦

摘要教学方式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单纯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专业音乐教育的产物,但对基础音乐教育,这种方法并不适宜。有些音乐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产生了偏差,走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式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单纯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专业音乐教育的产物,但对基础音乐教育,这种方法并不适宜。早在1930年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穆塞尔就批评它:违背学生的学习心理,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打破了所有音乐教师心中的坚冰,为音乐教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也有些音乐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产生了偏差,走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1 组织教学中的误区

音乐课的教学场地、座次编排和进教室的方式一定要有特色,不论什么内容,只要把音乐课安排在音乐教室之外的地方或者在音乐教室却一定不用桌子,而让学生端着凳子排成不同的几何图形或者让学生在音乐教室门口排好队,听着音乐一个一个跳到座位上……认为只有把这些形式都用上,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这种为了形式而形式的教学方式,是对新课标的严重曲解。

老师的导语一定要从猜谜语、讲故事、朗诵、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入手,而忽略与音乐课内容联系的是否牵强。认为采用了这些形式,那就一定符合新课改精神,而且是多多益善。这种贴标签式导入,是形式主义表现,耗时而低效。

2 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新课前一定要有大量学科整合的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花鸟鱼虫,不用管其内容是否与所授新课有无相辅相成的关系。认为只要有广泛、大量的学科综合,就符合新教改的要求。

一节好的音乐课一定要有多媒体,课件设计一定要新奇而且要有动漫效果,欣赏音乐时一定要伴着画面进行。曾听一位展示课教师的音乐欣赏《飞驰的鹰》。音乐响起,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描绘拉丁美洲地容地貌、风土人情的专题片,过程中还不时穿插着老师对拉丁美洲的介绍。作品欣赏完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影像画面上,音乐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对于音乐语言是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形象的却只字未提。老师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却没把最应该说的与音乐能联系起来的一句话说出来——“由于拉丁美洲特殊的历史背景,拉丁美洲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真不知长此下去,学生还会不会聆听、联想、创造;音乐教师还能不能称为音乐教师。

新课改的音乐课上必须有组织小组合作研讨环节。所谓研讨,应该是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前面,当学生个体难以独立完成的时候,适时组织小组合作研讨。而有的老师,不论何时何地,都采用这种方式。有时对歌词进行研讨;有时对一个概念进行研讨;有时对简单的一个问题进行研讨……为了形式而为之,往往还没开始讨论,老师就宣布终止,明显是走过场式的形式主义。

不论是歌曲还是乐理知识,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配合一定的道具或表演。如:为了讲解节奏,让学生一组一组上讲台前拍皮球,由于学生对皮球控制上的差异,不但对节奏、强弱的理解更模糊,而且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隐藏不卫生隐患。显然这是一种生搬硬套式的形式主义。

3 课堂总结时的误区

以往,课堂总结是对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回顾、总结,而现在被有些老师安排成了学生的才艺展示或自由活动时间,有的画画、有的写歌词、有的打节奏、有的做手工……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老师鼓励学生在教室自由走动,让学生无指导性地律动,造成教学次序混乱,使音乐课面目全非。

笔者认为,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展示自己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要从提高国民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的角度,合理有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前提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实在在的实施音乐教学。音乐课上采用富有变化的教学形式无可厚非,但是要掌握一点: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新课改召唤完美而有利课堂教学的形式,但是把教学形式作为新课改的贴标签随意张贴的形式主义要不得!

猜你喜欢
音乐课研讨误区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