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中的人生哲学

2009-07-09 08:01张瑞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上善若水

张瑞霞

摘要:本文从“上善若水”中阐释了老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的层面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缩,是主张以迂回的、非常规的、看似消极的方式来争取积极的人生目的。这是老子人生观的独特之处,也是老子的机智之处和常常被人误解之处。指责老子的人生观消极,是肤浅之见。

关键词:“上善若水”;贵柔守弱;谦下不先;不争之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八章)这里的“善”即是“德”。老子所论述的“德”是“道”的体现和基本特征。他把“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上德”之人就是能够认识和掌握“道”的人,所以有“德”;“下德”之人就是不能认识和掌握握“道”的人,所以不具备真正的“德”。“上善”,即指“上德”,相当于具有上乘的、最好的德性的人。老子在这里以“水”喻“善”,提出“上善若水”的著名命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贵柔守弱

在柔弱与刚强之间,一般人总以为“刚强胜柔弱”,老子却不同凡响,提出“柔弱胜刚强”(《道德经》三六章)的哲理。这里的“胜”字,既有“胜过”或“优于”之意,又有“战胜”之意。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命题具有二重含义,一是说柔弱优于刚强,二是说柔弱能够战胜刚强。在老子眼里,柔弱代表新生、生命力和灵活性,刚强则代表僵硬和死亡。老子认为柔弱不仅是富有生命力的,而且是强有力的,柔弱是一种能够战胜一切的东西。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七八章)水表面上看是最柔弱的东西,随遇而变,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但却能穿石销金,无孔不入,无坚不摧。他确信柔弱蕴藏着巨大力量,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四三章)这清楚地表明老子所讲的柔弱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基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要求人保持柔弱的状态,柔弱处世,强调“守柔曰强”。(《道德经》五二章),刚强的未必真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

二、谦下不先

在社会人生领域,对于高与下,人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却十分赞赏水谦下、居下的品性,说:“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地”即下。“地者,下之极也。”(《礼论》)老子认为水之谦下代表了崇高的德行,希望人们学习它。老子明确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七章)总之,人生态度上,老子是主张谦下不先的。但谦下不先在老子那里并不是不思进取,消极居后,一味退让,而是一种人生的策略和手段。谦下不先表面上看是退,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在老子看来,谦恭卑下,先人后己是居上、领先的有效手段。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在老子心目中,谦下不先具有积极的功效,它可以引起别人的好感和佩服,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而对自己有益。他相信谦下之人会因其美德而得到好的回报和奖赏。在这里,老子并不仅仅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而是把谦虚作为一种为人处事的有效手段来倡导。他从功利的视角去分析谦虚与骄傲,认为谦虚有益于人,骄傲则有害于人。

三、不争之争

老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社会上充满你死我活的争斗的时代,对于争的残酷现实和灾难性后果,有着深切的体验。他希望社会停止纷争,说:“不尚贤,使民不争。”(《道德经》三章)同时在人生领域,把“不争”作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就个人而言,所谓“不争”是指不与人争地位、争功名、争利益,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老子十分推崇“不争”的原则,认为“不争”是一种高尚的德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但老子讲的“不争”并不是字面上的与世无争,他是企图通过“不争”来取得比争更好的结果。老子认为“不争”是获胜的有效途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道德经》七三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道德经》六八章)“与”即争。景龙本、敦煌本、傅奕本、顾欢本等多种古本《道德经》中“与”均作“争”。“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都具有“不争”的意思。由此可知,老子的“不争”是高明的争、高级形态的争,是不争之争。

但老子“不争”的人生原则也不是没有现实意义。人生的各个领域并不都是竞争的战场,我们首先应该懂得有所争,有所不争。凡事都争,既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也会使自己身陷争斗状态,身心交瘁。其次,即使有所争,也应该用和平的、对社会无害的方式去争。第三,应该学会超越自我,在更高的层次上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在社会层面也不是不可以把“不争”作为争的策略和手段。在这个过分注重争的时代,运用“不争”,往往可能出奇制胜,不战而胜。许多人只知一味去争,而不懂得“不争”的妙用,重温老子“不争”的思想,对我们人生不无启示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上述人生观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人生进取观。老子这种独特的人生进取观洋溢着辩证的智慧,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有很好的运用,并且对社会多半无害,即使在今天也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校定文》[A],《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晋)王弼,《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猜你喜欢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教案
上善若水(之三)
上善若水
杨三明:上善若水,求变者通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郭志光艺术作品展
上善若水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