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2009-07-24 01:47谭荣波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

谭荣波

摘要:笔者对586名初一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调查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检出率为36.05%。明显高于全国常模。(2)初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初一男生。初一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独生子女。(3)在影响初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学习适应性4个维度中,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学习技术、学习态度、心身健康、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26-02

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与学习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心理倾向。从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就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及其特点、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等作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正在逐步深入。初中一年级学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刚从小学步入初中,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诸多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是否健康发展必将影响其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发展,必将影响未来能否健康地适应社会。因此,本研究拟运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分析,以便提供科学客观的实证数据,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为其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湛江市3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650名。收回有效问卷586份(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361人,女生225人;独生子女202人,非独生子女384人。

(二)方法

1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学生版)》量表(简称AAT),该量表分为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四个分量表。该量表的每个项目分别用0、1、2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越好。由原始分可计算标准分及学习适应性等级,可分为五个等级:优等(5级)、中上等(4级)、中等(3级)、中下等(2等)和差等(1级)。学习适应性在2级以下则说明学习适应性不良。2施测。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测试地点安排在教师,每班由一位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班主任主持测试。整个测试需40-50分钟。3学业成绩。以学期成绩综合测评为学业指标,具体方法为将该生第一个学期的所有主课成绩分别乘以各门课程相应的学分。然后求该生的学业成绩平均分。

(三)统计处理先计算每份问卷的回答一贯性,对无效问卷予以剔除。然后将所有样本的原始分按《AAT使用手册》转换成标准分,据此确定学习适应性的等级。所得数据用SPSS13.O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态

由表1可见,调查样本(湛江市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分布大致呈正偏态分布,不良检出率为36.05%,高于全国常模(31%)。处于中下等(27.93%)和差等(8.12%)的学生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中上等(16,87%)和优等(4.52%),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42.56%)。与全国常模相比,经检验(=28.23,P=0.000)可知道,处于中下等和差等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处于中上等和优等的学生比例也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二)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上差异比较

运用t检验的差异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性别以及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男生的学习适应性均值为51.23、标准差8.61,女生均值为53.86、标准差9.89,t=-2.03,P=0.001),可见初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初一男生。初一学生在独生子女与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即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均值为51.34、标准差8.07,非独生子女均值为53.86、标准差8.33,t=2.56,P=0.000),也就是说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独生子女。

(三)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的差异比较

将学业成绩分为高低分组,比较高低分组的初一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高低分组的划分方法为学业成绩前27%的为高分组,学业成绩后27%的为低分组。比较的结果为:高分组的学习适应性均值为54.46、标准差9.13,低分组的均值为42.58、标准差7.66,t=6.35,P=0.000,即学业成绩高低分组的初一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学业成绩高的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明显好于学业成绩低的初一学生。

(四)影响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以初一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因变量,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4个维度为自变量,检验学习适应性的4个维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统计结果发现:学业成绩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系数R=0.91,表明学业成绩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的平方(R Square)0.83,表明学习适应性4个维度可以解释学业成绩83%的变异性。回归检验结果(F=111.A8,Sig.=0.000)表明,这一回归分析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即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初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可以由学习适应性的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的差异水平作出解释。表2结果显示。学习技术的回归系数Beta>学习态度的回归系数Beta>心身健康的回归系数Beta>学习环境的回归系数Beta,且四者的β值均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值都小于0.05)。这一结果说明,影响初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学习适应性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学习技术,其他依次为学习态度、心身健康、学习环境。

三、讨论

(一)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及其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检出率为36.05%,即这部分学生确实存在着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与全国常模相比,处于中下等和差等的初一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处于中上等和优等的学生比例也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这说明了初一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不容忽视。

本研究结果发现,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初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初一男生,这一结果与聂衍刚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进入初中阶段,女生相对于男生成熟更早一些,且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也使这一阶段的女生相对男生做事较认真细微、情绪较稳定、责任感较强、有较高的自主性等等。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初一男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对初一男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与培养。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独生子女与否上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独生子女。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学校要加强独生子女学生的管理与教育,特别是处于关键时期的初一学生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二)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回归分析

通过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检验学习适应性的4个维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在影响初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学习适应性4个维度中,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学习技术、学习态度、心身健康、学习环境。学习技术由读书方法、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和考试方法等组成,反映学生在进行阅读、记忆、复习和知识检查等活动中对信息加工的运用水平和适应能力。学习态度主要由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等组成,反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活动的内容、时间、步骤等的事先设计与遵守,课堂的听课状态、对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消化的情况和方法。心身健康主要由学生的独立性、毅力和心身健康水平所决定,主要反映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自主性、坚持性和耐心,学生的心境和心理压力的紧张程度等。学习环境主要由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环境的适应水平所决定,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因此,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与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学校要把学习适应性的指导与训练当作学生必修的课程来建设,以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指导和训练的内容可分为学习技术指导与训练、学习态度指导与训练、学习环境适应指导与训练和心身健康指导与训练。在这些指导与训练中,初一学生应以学习技术为主要内容,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丹塞路的学习策略指导教程。该教程的指导步骤是: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兴趣与欲望,如学习某种策略时,首先告诉学生学习该策略的意义、价值及其效果。第二,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学习某种策略。第三,在不同学习情景中练习策略,并对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矫正。但要处理好它与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心身健康的辨证关系,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

四、结论

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检出率为36.05%,处于中下筹和差等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处于中上等和优等的学生比例也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初一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初一男生。初一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独生子女。在影响初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学习适应性4个维度中,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学习技术、学习态度、心身健康、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
社会保障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影响因素的报告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影响因素的报告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