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烦恼 解除学生压力

2009-07-24 01:47张胜利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张胜利 孟 璇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的道德教育课“借助日本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机器猫”,启发孩子们说出跟家长、老师、甚至是朋友都无法说出的烦恼,并探讨解决烦恼的办法。分析指出我国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学生存在的压力和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当的调节方式。

关键词:解放心灵;学生压力;教师责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28-03

一、日本课堂模式简介

主题:借助“机器猫”的万能工具来解放孩子的心灵。

目标:让孩子们体验解除烦恼的好处,不让压力继续积累在他们的心中。

准备学习资料,依据方案展开教学流程:

1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导入阶段,首先让孩子们想起,自己现在或过去的烦恼和不安。并反复体验和确认,这些不能解决的烦恼和不安,积压成压力的过程。

教师要预想一下孩子们的反应;现在可能就有带着很大压力的学生,要根据情况充分的观察学生的状态,谨慎的对待孩子的言行。

注意事项;要充分利用印刷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可能有不能顺利进行思考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2课堂展开。首先让孩子们展开联想:“假设,你现在就是野比太郎君(动画片中拥有机器猫的主人)就可以从机器猫那里得到解除压力的万能工具了!”然后你认为会从机器猫那里得到什么样的解除烦恼和不安的工具,经过仔细考虑并画出插图。实际上机器猫和工具都不存在。因此。在群体中向伙伴介绍工具,得到同学们对接触烦恼的工具的建议时最重要的。

然后,教师要预想一下孩子们的反应和解决措施。(1)可能有很多学生不想让朋友知道自己的烦恼。所以在活动中要彻底的以“个人”为主体来进行。(2)日本的动画片——《机器猫》为了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经常向民间征稿,问孩子们想要机器猫,在下一集中拿出什么样的万能工具来。于是,老师就可以将其利用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写出自己想象中的、机器猫会给他们变出来的解决烦恼的工具。并且将其写在自己的文章中,向电视台投稿。(3)对于那些抵抗说出烦恼的学生通过借助机器猫的工具来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注意事项: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要总结用工具的好与坏,而是应该将目标放在认真对待和解决学生们的烦恼上。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是一位同学提出自己解决烦恼的工具。老师也要鼓励全体同学认真的给出建议。绝对不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言。

3,课堂总结。老师应该细致观察学生在向同学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时,在得到朋友给出的建议之前、之中、之后,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将其总结并记录下来。

观察和发现已经得到心灵解放的学生的表情。并且如实地记录下他们现在的状态。并将此发表在学校刊物上以提示和指导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行为。

二、解除学生压力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通过观察日本的这节道德教育课,作为教育工作者,清晰地意识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所设的心理咨询室大都是由生理教师兼任的,学校和老师都不太注重学生压力的排解。更没有将解除学生压力作为一门功课,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解压的办法。因此,希望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压力,及压力产生的原因,积极帮助学生解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这也是教师的责任之所在。

(一)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存在哪些方面的压力

1学习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考试;成绩排名;学习方法。(1)当谈到考试时,大多数的学生的反应是:紧张、害怕、厌烦、想逃避等消极情绪,极少数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平常心。考试时适当的紧张是有益和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过于紧张或害怕等情绪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在考试中发挥正常的水平,树立自信心。(2)考试结束后,60%的学生认为最关心的是成绩,58%的学生认为最不想知道的是成绩排名。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应,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却畏惧成绩排名。成绩排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和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沉重的心理压力。(3)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苦恼、无助,带来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过高与孩子的实际差距太大;父母平时对孩子过问很少,一旦出问题却沉不住气,采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对待;父母不愿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以家长权威压服孩子;父母爱将孩子与他人比较……这些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继而带来心理压力。(2)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不少学生表示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为此深感烦恼。(3)老师的批评、老师不公平对待、评价不当或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则容易在师生关系上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3环境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1)父母离异或突然死亡,父母经常争吵,父母性格不良,经济困难等家庭变化和不良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2)学生基本认同并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41%的学生则对如校服里的衣物穿着、发饰等仪表方面的规定持有异议,在行为中形成个性的张扬与学校制度的冲突,造成心理压力。

(二)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压力增加的客观原因

究其原因是;孩子们因为陷入不能排解压力,让压力一直积存着的那种状态之中。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离校、欺辱、自杀等现象,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诱因。为什么孩子们不能排解压力呢?主要是因为首先表现在家庭方面,父母早上匆忙的准备上班,致使有的孩子连早饭都没吃就从家里出去了。孩子们白天呆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傍晚,有的孩子还要延长在幼儿园的时间,有的孩子还要去补习班学习。直到很晚全家人才能零乱地吃一些饭,即使是在一起吃,也不说话,多数时间都是边吃饭边看电视。吃完饭后就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的孩子,上课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本来就有很多的不安和烦恼,他们都有想和父母谈心的欲望,可是由于父母的忽视,这种机会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就变得几乎不存在了。这种现象在他们成为中学生之后就更为严重了。父母对孩子们的压力和变化根本察觉不到。而是完全将责任转嫁给了学校。

其次表现在人际关系这一方面。孩子们一回到家,几乎不和朋友玩,而是一个人玩游戏。即使是和朋友聚会,也不知道怎样做才好。结果,也就是胡乱的玩玩游戏机、

看看漫画,偶尔在结束之前集合一下。因此,这也和在家里一样,除了必要的最小限度的会话以外,就很少进行交谈了。孩子们没有也不知如何解除压力的方法,更没有得到教师有效的建议,也不知道该怎样做才是好的,就只能带着烦恼生活了。

(三)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解除、调适压力的方法

中学生有心理压力时。他们的调适方式是:有的学生默默承受、忍让、自慰;有的学生靠运动、游戏来转移自己的情绪;有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宣泄自己的不快与抑郁;有的学生会与师长谈心;有的学生能哭时就大哭一场;有的学生大睡一觉或听音乐;少数的学生会以发脾气、搞一些小小的破坏活动求平衡;多数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包括上网聊天)等。教师指导学生应当在以下面几方面给予指导:

1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要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要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授人以渔”,寻找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途径,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2指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加强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他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新型师生关系。

3指导学生家长在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他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实事求是,根据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因材施教。父母、教育者应该为未成年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环境,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承挫能力又十分必要。

三、本节课对教师责任的启示

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去减轻或解除心理压力。学生多数选择向朋友倾诉,这符合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要日趋强烈的心理特点,但不太愿意与师长交谈。或许这会使学生心理压力的化解缺乏正确的指导。主动做他们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师长是责无旁贷的。

想让孩子们解除压力,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教他们解压的方法。教师想帮助学生解除压力,就应和有烦恼的学生构筑起紧密的关系,让他们倾述自己的烦恼,这是成功解除压力的第一步。学生与老师倾心的交谈,教师一定要得到孩子们的信赖,否则他们是不会向你敞开心灵的。告诉给孩子们;“将你的烦恼说给别人听。心情就会变好了”。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还有相当多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接受这种方法。日本的这节解除学生压力的活动课对我们很有启示:

(一)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设解除压力课并配备专门的教师来承担课程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二)教师应借助一些工具来将学生的烦恼压力解除

有时你想让学生向别人诉说他的压力。但是孩子们也是处在复杂的群体中,说出压力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不太容易。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用“机器猫”让它带着万能工具登场。鼓励学生向“机器猫”说出他们的压力,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办法。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野比太郎君(动画片中拥有机器猫的主人)就可以从机器猫那里得到解除压力的万能工具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将自己的压力抛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其实,现实中机器猫的万能工具并不存在。只是让孩子们对着机器猫玩具说出自己的烦恼。想象着希望从机器猫那里得到什么工具。才能解决自己的烦恼,并把这种解决的办法说给大家听,而不是将烦恼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对你解决压力的方法提出建议,这样做既避免了说出烦恼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又可以从现实中得到同学们对你解决烦恼的方法所提出的建议。)然后将你认为的解决自己烦恼的万能工具,告诉给班级里的同学们。让大家对你解除压力的方法提出建议吧。于是,解决孩子们压力的课堂活动就可以在轻松、友好的氛围里进行了。

(三)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

必要的压力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为全面发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须承担的压力。但是,当前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许多是不应该背负的,为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压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的人一定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