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范学校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2009-07-24 01:47郭丽香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学校科研工作

郭丽香

摘要:教育科研在师范学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师范学校尤其是专科程度的师范学校怎样开展教育科研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国家、省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就此本文结合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求推动师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师范学校;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31-02

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基地的专科师范学校,即要在专科层次新的培养目标的规范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彻底改造,这个改造过程本身需要师范学校大力加强和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不断适应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师范学校加强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走科研兴教之路,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应该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最佳选择。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就教育科研而言。它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类。即使是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必须考虑影响实践和指导实践,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应用性研究课题更是教育科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师范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应从确立研究课题着手,从中大力加强横向课题和应用性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要开展教育科研,师范学校还应确立起科研规划的意识,一方面积极参加市、省、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请、立项与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一段时期内学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确立一批重点研究项目和一般研究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鼓励与支持教师开展个人研究课题,边教学边教研,努力做到“大、中、小”课题结合。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师范学校与小学联系比较薄弱,各自的研究工作多限于系统内部,各系统不具或稍具开放性,彼此间缺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因此,师范学校加强横向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师范教育的方向和解决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开展研究,而且还将促进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首先要从理论上对师范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给予全面的阐释。如21世纪我国新型师范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培养的新要求等。同时,还必须加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应用研究。如:研究和改革师范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新型赢学历、高素质小学教师的要求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而又必须加以研究解决的课题。

师范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在体制上做出相应的变革,理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确立起符合师范学校特点的行之有效地学校教育科研机制。在现阶段我国实现由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度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意味着必须打破过去中师教学唯一任务的观念。在确保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地位,树立教育科研的先导意识,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理顺教学和教育科研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的教学由经验支撑型向科研支撑型的转化。牢固树立起“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教学”的观念,以稳步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进而稳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发挥师范教育科研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主力军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既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没有一流的教育科研就没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而教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建构、普及与提高,离不开广大教师自觉地参与教育科研。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许多教师,虽然对学生满腔热忱,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们大多对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验型”、“辛苦型”的教师比较多,而“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还比较少。这样是很难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发展需要的。

作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大专层次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适应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的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教师就更要走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一体化得道路,这也是教师由“经验型”、“辛苦型”向“科学型”、“创新型”角色转换的基本特征。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只是教书不育人,那是标准的“教书匠”;如果仅教书育人而不从事教育科研活动,那么他的教育教学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因此,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教师,除了要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外,还应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艺术,探究教育教学新途径,从而更有效的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加强和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因此,教师要做到四勤:一是勤读书,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人的观念日新月异,读书的过程就是丰富和积淀知识的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二是勤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索规律。思考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三是勤总结,日积月累,由量到质,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四是勤动笔,动笔是在总结基础上提供的过程,把经验总结升华为理性的理论才会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这就为教师加强和开展教育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的实际工作者,他们了解教育对象,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处于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地位,他们的积极参与。无论对教育科学的新发展还是对教育实践的推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凡是教育教学水平日渐提高的教师,都是具有研究能力并善于钻研的人。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我们认识不够和研究不完的规律。它们会由一些教育教学现象表露出来,而现象有时反馈的就是教育教学的本质。凡是看到、听到的教育教学现象,对它进行反思。这就是研究;反思之后自然产生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就是学问,文章被刊物采用就是社会的认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繁忙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之余,以顽强的毅力从事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坚持撰写教育日记,曾先后对3700名学生作个案记录,能详尽地说出25年中对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所进行的工作和个别学生曲折的成长过程。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最终成为教育家的范例。所以说教师只有把教学与研究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的追求而非谋生的手段。只有把教学与研究工作形成合力,只有在“身正”的同时。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层面上做到“学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广大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终身受益。

(二)教育科研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增强主体意识。教育科研并非高不可攀,并非只是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要始终将自己视为教育科研的主体力量。教育科研需要第一手活生生的教育资料,这正是第一线教师的优势。因为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

2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育科研习惯,学会在教育科研状态下工作。只有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并亲自“下水”实践。就一定会取得教育科研的成果。

3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着“循环加速机制”,只有使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实践从盲目走向自觉,使理论从含混趋于清晰。也只有这种训练,才能使教师们超越感性。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思考问题。

4掌握教育科研动态。教师要注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同时,要突出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创新,及时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趋势,选择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课题及科学方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5具有探索创新精神。教育教学研究往往是综合的和整体的,研究教育规律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探索创新精神,那么教育科研就不可能开展下去。

教育科研是站在理性的高度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激发教育内部潜力,开发师生智力,优化育人模式,使学校教育沿着高效、有序、科学的轨道发展,教育科研能使教育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并有效克服职业倦怠。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学校科研工作
王莹作品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加强档案科研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