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引领

2009-07-24 01:47李明富聂丽芳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校长

李明富 聂丽芳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权利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制度,课程权利的下放赋予校长一定的课程开发权利。然而,目前的各级各类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引领并不是很成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校本课程权利下放的缺乏,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的不到位,校长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缺乏。以“应试”为中心的考试评价制度对校本课程的影响等障碍。

关键词:校长;校本课程开发;校长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75-0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第二条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第十六条又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充分反映了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课程开发由国家对课程的高度集权走向了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中也享有一定的权利。学校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弘扬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带动了社区的发展。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的领导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各级各类校长在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校本课程权利下放的缺乏,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的不到位。校长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缺乏。以“应试”为中心的考试评价制度对校本课程的影响,此外,有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消极否定的态度。认为校本课程就是课外活动,把校本课程等同于选修课等等。

如何调动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更新教师的观念,亦是校长在引领校本课程开发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校本课程难以实施的原因探析

(一)忽视学生的需要

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校本课程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使命,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然而。很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前,未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最基本的需求,而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预设出一些认为学生会感兴趣的专题供学生选择,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热情不高,难达实效。

(二)校长开发校本课程中的权利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开发采取的是中央高度集权的课程开发策略。即自上而下的“研究——开发——推广”的课程开发策略,校长在学校更多的是承担着“上情下达”布置、贯彻、检查、落实上级政策的任务。对学校课程的管理。更多的是监督、检查国家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国家课程的质量。因此,我国目前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情况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仍未脱离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外控式”行政方式。

教育行政部门不断给学校施加压力以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领导者,在不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下,要么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轻率地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结果做不合理的评价;要么很少过问学校的课程建设,对学校的校本课程完全的“放权”,完全推卸了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校长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缺乏

新课程改革要求校长成为课程开发的引导者、引领者、促进者和管理者,而传统的校长基本上未学习过校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更谈不上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锻炼,他们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对课程管理的方式落后。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需要校长克服畏难、封闭自守、优柔寡断等一些不良个性心理特征,要求校长具有广泛调动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求校长有:领导能力——即指能够与教职工一起确定学校教育哲学,具有明确、清晰、连贯的教育理念,以指导自己的行为等。规划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有预测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即要有革新意识,能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标,有独特的见解。

(四)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角色意识淡薄

校长作为课程开发的引导者要有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物。教师对新鲜事物往往有一种畏难、消极、抵抗的心理,不愿意接收新课程的理念、内容、方法,喜欢按照以前的课程来教学,缺乏一种反思、探索、主动构建新课程的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耗时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重,时间有限,一些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工作的“分外之事”,一些教师虽然积极性比较高。但由于他们对于课程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难免产生畏难的情绪。无论是在开发还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师资都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校长如何调动广大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也是影响校本课程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承担的角色

(一)校长要关注学生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发展为重。学校要开设的校本课程,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比如湖塘桥小学创设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校长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创设创造性思维课程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水平。其内容是:低年级侧重科技小故事,小知识,重点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中年级侧重数学智力训练、语文智力训练相结合,运用思维训练技法进行专项训练,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高年级侧重介绍最新科技成果。了解世界科技动态。重点培养学生在时间活动中的求同存异性思维、发散综合性思维、正向逆向性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要提高自身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要求校长有课程的组织、领导、协调、实施、评价等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校长首先要积极参加有关课程开发的培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校长作为课程开发的领导者。首先自身要成为课程的行家,懂得课程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开发的进程中,能帮助广大教师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其次,校长要善于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结合本社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三)调动好各方面人力资源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教师是最了解学生实际需要的团体。因此,校长要领导、组织教师担负起课程开发的热情。首先,校长要尊重教师,善于赋权,把一定的课程开发权利授予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他们亦是校本课程的受益者。因此,校长要善于尊重、理解、欣赏教师,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允许教师选择、补充、发展原有教材的内容。其次,对教师进行培训,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鲜事物。很多教师几乎没有受过有关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操练等培训。虽然他们有工作上的热情,但由于理论和技术上的缺乏,也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校长要责无旁贷地引导教师的课程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水平。再次,激励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支持,给教师一些弹性的空间以及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同时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层层分解,让广大教师领会到目标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

(四)改进考试评价制度

我国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使得校本课程能顺利的开发进行,必须改变目前的这种“应试”的评价制度,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评价观,改变过去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转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由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观转变为注重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观,由单一的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化。除此之外,建立一整套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对校本课程的计划、开发、实施、结果都纳入评估,并做为上级部门考核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校本课程的实行才不至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流于形式。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校长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简析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中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