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情感调控策略

2009-07-24 01:47沈建梁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调控数学

沈建梁

摘要:所谓积极性情感调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注意和挖掘学生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情感发展规律,通过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设计的新颖性,创设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教学媒介的情感性,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参与学习,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积极性情感的形成。

关键词:数学;积极性情感;调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99-02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受外部客观事物的刺激和自身情感的调控。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更是常常处于前沿地位,牵引着学习行为,影响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积极性情感的调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和挖掘学生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创造一切条件,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参与学习,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积极性情感的形成。本文试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情感形成与调控的策略,作一分析。

一、教学思想的开放性

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是学生积极性情感形成的前提。教学思想开放性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的。如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的开放,教学环境、空间、评价的开放等。在学生积极性情感调控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表意见,主动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里。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活动中。开放式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的不同见解,在做到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同时,努力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情感需求。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这一单元时,这样安排复习课:

自己看书:让学生自己将单元知识看一遍,对要复习的知识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自己整理:要求学生以网络式或表格式等形式将主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自己讲评:在学生代表上台谈了自己整理的思路后,学生们自己进行讲评,同学们听得认真、评得仔细,开放的课堂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在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新颖性

教学设计的新颖性是学生积极性情感形成的基础。新颖性是指新而别致。教学设计应该考虑的是“新”和“别致”双重性。“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像艺术家一样拉开教学情感的序幕,用一种种新鲜事物、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以及创设富有悬念的情境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或“屏住呼吸鸦雀无声”、或“你推我嚷争先恐后”的氛围,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情感,使学生在感情上与之共鸣,学生乐意接受、主动接受、积极接受,情绪上的愉快、满意、振奋必然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一课时的情景:一上课,教师提了个长方体的大纸箱走进教室,并把它端端正正地放在讲台上,学生马上对教师的这种反常的举动产生了好奇,纷纷说:“老师,今天您提这箱子来干什么?”于是,这位教师就因势指着箱子问:“你们知道制作这只纸箱需要多少硬纸板?我们这节课就是来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一种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就被诱发出来了。

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

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是学生积极性情感形成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付之探索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也就无从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性情感的形成。因此,营造师生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积极性情感的形成。尤其重要。

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报章多有涉及,本文谈一种常见的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学生举手非常积极,但是老师没有顾及到他,他表现为很不高兴——“又不叫我!”感觉很不公平,有的甚至会闹情绪“我再也不要举手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民主意识:“我举手了,你为什么不叫我?”;还有一种现象:学生没有举手,老师偏要叫他回答问题。老师认为举手的都懂了,不用再叫他们了,不举手的还有问题,得“帮”他一下,使他也“懂”。可要知道,当老师说出“我今天就要叫不肯举手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这句话时,那些同学是多么担心、紧张、焦虑、害怕,有的甚至“心跳加剧、双脚发抖”。试想,学生在这种消极性情感的控制之下,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性情感的形成又从何谈起。从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学生有通过举手回答问题的权利,也有不举手回答问题的权利,教师有满足举手者的表现欲望的义务,也有尊重不举手学生的义务。所以我们应当充分理解学生那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努力满足他们的表达愿望,同时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真当”成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尊重他、宽容他、善待他。使他觉得你是一个“可接近”的人、一个“可聊”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从而在情感接受你。

四、教学媒介的情感性

教学媒介的情感性是学生积极性情感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媒介包括物质媒介和交流媒介,物质媒介主要指教师应用于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各种教学设备、教具等,教师应努力赋于各种物质媒介以“人性的光彩”和情感色彩,使教学设施成为学生“兴趣的滋生点”和“情感的生长点”。交流媒介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语言、表情、动作等体态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文伯特的“体态效应”研究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的表情。由此可知,交流媒介尤其是教学语言在学生积极性情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学语言在学生积极性情感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有效沟通。心理学家认为: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与否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江苏贲友林老师在开课前做师生情感沟通工作很有意思。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姓名:贲友林,问学生认识这几个字吗?学生只说“友林”,因为“贲”字不认识,贲老师就注了拼音“ben”,并说:可能同学们会叫他笨老师,这个“贲”与“笨”中间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作连接的话,不知道是用“=”还是用“≠”或是用“≈”。学生哈哈大笑,所有紧张的情绪自然一扫而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除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师的热爱。进而产生“荨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心理与情感上的基础。

2真诚感化。感化这里是指通过真情坦白,赢得学生心理上的可信性。山东的王延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亮点之一就是不时地把“同学们”叫成“孩子们”。是啊,把学生当成自家小孩一样对待,能不打动学生的心灵吗?学生能不为此而感化吗?

3激励作用。激励得从“激”与“励”两个方面去认识与实践。“激”:主要是指激发。例如教师激发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谁觉得我的想法要比他简便”,“谁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办法来”,“看哪个小组能胜过他们小组”,“看谁找得既对又快”,等等;“励”:主要是指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错了,老师说:“凭你,只要再仔细想想,肯定能想出来的”,“回答得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你这种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成功了,老师投去赞许的目光。说:“你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数学家,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你的回答简直令我惊讶”、“你真行,我服了你了”

4凋节气氛。与—个富有幽默感的老师相处,会使自己轻松快活,并且极易进发智慧的火花。如果在课堂教学用语中有意无意间渗入一些幽默成份,不仅能调节气氛,而且能活跃学习,促进教学。一位老师在提请学生注意某个问题的时候说:“在这一点上,请同学们特别、特别、特别……要小心!”老师那种夸张的语言、拉长的声调、扬抑的音量,并辅以夸张的神态及手势逗得学生“笑出了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还用担心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吗?还用担心课堂气氛不活跃吗?或者说还用担心学生会不够投入吗?

现代化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人格的和谐发展是素质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追求目标。正如马卡连柯所认为的那样,教育者的才干就在于善于以自己的感化力达到目的。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忽视心理教育的做法,运用情感调控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就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满怀热情地投身学习,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调控数学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如何调控困意
我们爱数学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楼市调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