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个人成长的“口子”

2009-07-27 07:31瞿建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4期
关键词:多米诺骨牌口子个人成长

瞿建东

要快刀斩乱麻

现实中许多教师正在徘徊,正在怨天尤人。走在校园一边唉声叹气,一边信誓旦旦往狠里说“实在不行,我就辞职”,有人说教师的苦水多。一个月、两个月……年、两年……结果还是重复着昨日的苦水。眼看一个个资质不如自己的人要么富了口袋,要么在教育战线成了骨干。怎么办?

依我看,与其这样不如快刀斩乱麻。要么痛痛快快走人,换个心情,勤劳致富,不偷不捞也没有什么过错;要么爽爽快快下定决心,斩断烦恼,一心一意埋头做些扎扎实实的教学工作。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多些沟通,可以扎扎实实花上一年时间写就一篇属于自己的论文,也可以在闲暇之时看些专业以外的书,何苦两步一徘徊,处处苦叹自己怀才不遇呢?常常和学生讲:自古不缺聪明人,缺的是面临选择时瞅准方向,坚定意志的人。

不能只看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壮观

“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看很多名师的成长史,光环上面套光环,一旦出名,想刹车都难。于是,很多教师在慨叹际遇不再、生不逢时之时,自己身边的机会却悄无声息地越走越远。因为他只看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壮观,却看不到身边的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也许是一节公开课,也许是参加一次论文比赛。但同样是一个小小的机会,有人抓住了,收获了,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成就名师。

特级教师许卫兵先生在《笔尖写出的十年人生》中写到:“当时,我虽不完全能体会到那样的机会对我的从教生涯有什么决定作用,但我已经朦朦胧胧意识到,“教海探航”(江苏省权威论文大赛)的侥幸获奖,已经开辟了我教学生涯的新天地。偶然的机会带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偶然的机会也让我赢得更多的精彩……”正是无意间的一次征文大赛,让从教七年的许先生看到学校以外的世界,也结识了学校以外的教育人士,从此在另一个高度和视角铺就了别样的教育人生。如果我们只看到他现在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新教材编写组成员、全国科研型校长的闪亮光环,的确觉得高不可攀,可是对今天许多在徘徊的青年教师来说,不应只看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壮观,而应该把成长的基点落在如何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身上。也许就那轻轻一推!

撕开个人成长的“口子”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突破个人成长的“藩篱”,关键就在于撕开这个“口子”。

我建议把约束自己成长的不利条件罗列一下,不利条件有来自外部客观条件和内部主观条件之分,也有自己能改变和不能改变之分,这对老师成长来说尤为重要。企业发展规划有一种方法,就是罗列周围环境中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和自身有利和不利的条件,把个人无力改变的条件删去,剩下的就是你需要且有能力改变和创造的条件。然后找准限制自己成长的关键撕开“口子”,这个“口子”虽小但要准,是最符合自身实际的,可能只是一次上课,或论文见报、或教学生涯中的一件感动。比如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新老师,可能由于相貌、文凭等某一显性特征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而有可能一开始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如果有机会在适宜的时候把自己的亮点亮出来,也许仅是微小的一点,却能把对你不公正的印象扭转过来。如果你不找到或主动创造这样的机会,唉声叹气甚至自暴自弃,那就危险了。

所以,这个“口子”看似很小,改变却要用“心”。要有改变的“决心”——透析自己心灵浮躁、精神缺失的状况,树立变“不利”为“有利”的决心。当然,在理性分析之后要用一颗“慧心”做好,做得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做好后当然不应“见好就收”,而要不断深化下去,开拓更多的平台,用“恒心”铸就个人精神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样也就能体会诗人里尔克所说的“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豁然贯通的时刻。”

猜你喜欢
多米诺骨牌口子个人成长
成长主动性对师范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一块钱
连锁效应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多米诺骨牌效应”视角下的排球思维链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及干预研究
上海控烟条例二审稿被指“留口子”
苏东剧变多米诺骨牌效应何以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