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家庭教育与父母素质

2009-08-04 09:21张晓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马 英 张晓瑜

[摘要]在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同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教育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素质决定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合格的父母,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造就合格的民族;有了和谐的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社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本质及特点,其次,探讨父母素质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了当前社会误区及引发问题,最后,从父母教育入手,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母素质 家长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组织形式。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与影响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权威更是对子女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个体能否成功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关注教育的主体——父母。

一、家庭教育的本质及特点

1.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教育影响。从字面上理解,家庭教育当然是指父母教育孩子。然而,家庭教育专家们却说:“要教育好孩子,关键是要提高父母的素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首先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改善自己。换言之,家庭教育要教育的是父母。

2.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1)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庭中人际关系趋于简单。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已造就了9000万之众的独生子女社会。双亲对子女易形成过度关心、过高期望及以溺爱子女为特征的不良教育态度,不利于青少年的心智成熟与发展。另外,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使家庭人际关系由复杂走向单纯。这也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领会不到全部复杂的人际和交往关系,也就体验不到传统式家庭生活的社会经验。这会给家庭教育带来较大影响。

(2)家庭教育受到大众传媒的隐性冲击,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随着电视、电话的普及,加之电脑大量涌入家庭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社会影响进入家庭领域的途径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家庭教育已不再是传统家庭那种古老、封闭的“成人”教育,而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成人成才”教育。如今家庭教育目标体系更加细化,开放式、社会化、多元化已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现代家庭如何调节和控制社会影响,如何行之有效地在教育子女方面实行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良性组合,是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3)家庭教育施教主体的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城市许多家庭中教育学校化或过度与广大农村地区家庭中教育的不足或放任并存成为过与不及的“两极”。这极大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4)中国父母育儿观存在偏差。许多调查表明,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多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则很少考虑。另外,由于家长最多关心的是分数,造成了家庭教育学校化。

二、父母素质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1.父母素质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要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祖国人才的培养。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的构建源于完善高效的家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主体要素的父母素质,理所当然是构建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2.父母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人才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人才的第一个摇篮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品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三、当前社会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引发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但社会一直未能重视家庭教育,即使到今天也没有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社会的家庭教育氛围及理念离社会经济发展相差太远。

近年来,部分中青年家长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重养轻教、重孩子素质教育轻自身素质提升等家庭教育理念,导致“由宠爱而溺爱、由期望而狂热、由怜爱而包办、由失落而冷漠、由失望而暴力、由保护而怂恿、由爱护而袒护、由托付而托教、由单亲而失教、由分歧而误教”等十大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误区和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影响和阻碍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甚至健康人格、体格形成的隐患;也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稳定和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隐患。

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等可以说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许多大学生养成了懒惰习惯和依赖心理,这导致了大学里出现了幼稚园现象;导致孩子追求生活享受,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父母素质,推进家庭教育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从经验型的家庭教育向学习型家庭转变

由于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应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手段,特别是家庭教育观念要更新。现代家庭教育不仅是传统的说服教育、示范教育,更是家庭成员之间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目标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从训斥、说教、单向示范转到引导、交流、互相学习的方式。

2.尽快制定国家层面上的“家庭教育法”,从法律地位来保证家庭教育的开展

目前,世界不少国家都制定了家庭教育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家庭教育法”,从法律地位来保证家庭教育的开展。

3.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专业化内容为支撑,项目化运作为手段的思路推进家庭教育

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要把建立广覆盖、有影响的家庭教育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想方设法形成“学校辐射社区,社区指导家教”,建立父母素质教育社会合力的服务机构,千方百计扩大服务受益面。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龙头,整合和建立不同梯次的服务机构,形成覆盖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服务网络。

专业化服务资源决定父母教育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因此,要将“父母素质教育”纳入教育计划,特别是在推进社会教育进程中把父母教育作为一项具体明确的内容。

另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调整思路、创新手段。可以用项目化运作的方法和要求,解决家庭教育中面临的课题,为父母素质教育工程提供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爱平.家庭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人才开发,2002,(6).

[2]缪建东.试论大学生家庭教育.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2).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周贤君.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06,(5).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