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激活兴趣

2009-08-11 09:01郭喜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内在美和善数学课

郭喜平

数学是典型的“枯操”学科,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内驱力。数学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去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一、充分利用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料的教学,不仅是完成整个数学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手段。著名数学历史问题以及数学发展史中的各种趣闻轶事,都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榜样的力量。在数学课上,依托数学史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古今中外的数学名人进行“对话”,与数学智慧进行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整体提高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从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每册都安排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都有其实用性,趣味性,有的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例如,少年高斯的速算1+2+3……+99+100=5050、“剪五星”、“四边形的变身术”等等,这些内容如果利用恰当,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挖掘数学内在美,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有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数学中也有内在美。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去挖掘数学中的内在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首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当我们把984257613和123456789两个数让学生判断哪个更美时,他们都会选择后者,这就说明数字中也有美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板书、图表、逻辑语言等去尽力体现数学的美,使学生能尽情地享受到数学课中的美育。

其次,让学生主动发现美。在讲黄金分割时,例举报幕员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视觉和声音的传播效果最好;国旗上五角星的对称、协调给人以庄重、至尊至美的感觉;我们家庭铺地板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等,引导学生主动去体验身边的数学美。

其三,指导学生鉴赏美。通过欣赏奥运鸟巢、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洛书到幻方游戏、城市建筑群的设计以及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轨道设计等等,使学生们去鉴赏美妙的东西离不开数学,美妙的世界是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

其四,促进学生创造美。数学课上,教师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文字语言,用严谨的推理论证去说明一个事实,用添加辅助线证明,简化一个证明过程,用图表来处理数据等等,促进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处理社会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去创造美妙的生活。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融,激发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课堂教学可以看作是这个基地的基本单位,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课堂的指导者教师和课堂的主体学生,感情应是和谐、融洽的。也只有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才是教师对学生授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在数学课堂上,要以“四个带进”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融,激活学生的积极创新意识。

和善带进课堂。教师应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只有用和善的心灵、和善的目光、和善的语言、和善的动作与学生交流,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才会主动学习。

激情带进课堂。教师只有以饱满、昂扬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态去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才会被教师的激情所激励,其学习兴趣才能被激活,学习效率才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趣味带进课堂。数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知识,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情趣,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应用数学的欲望。

激励带进课堂。对学生的教育,西方是“拇指文化”,专拣孩子的优点,竖起大拇指表扬;东方的传统则是“食指文化”,专挑孩子的毛病,伸出食指去指责。对教师而言,把激励带进课堂,不仅要激励学生勇敢回答问题,还要激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创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源泉,加强课堂的情感设计,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友善、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真正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意识。

猜你喜欢
内在美和善数学课
班主任:养成和善之品的育人德性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有趣的数学课
内在美
黄希川
讨厌的理由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
“网红”数学课
解题中的数学史
要提升自己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