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2009-08-20 08:32王言峰李宝宝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竞争优势跨国公司

王言峰 杨 忠 李宝宝

摘要: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利用分布在世界的运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在母国形成的所有权优势,获得巨大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这种全球推广的模式已经难以奏效,跨国公司必须转变全球推广母国优势的观念,培育并提升全球学习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全球知识经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全球学习

一、基于企业知识观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与同行业企业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在经营上的某种特点。依赖于这种特点,可以获得超过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企业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但大部分的资源可以在目前竞争越来越充分的市场中获得。而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中必须依赖的那些能力。但南京大学陈传明教授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本身这个层次还无法说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这种优势和能力是要素利用的独特方式和要索利用的独特结果,而这是某种专门知识运用的结果,需要企业掌握特定的知识,企业组织不仅是知识的转移的机制,更是知识再造的机制。这需要组织综合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新知识,挖掘潜能,在现有的知识中产生新应用的整合能力。

企业知识理论也适合于对跨国公司的分析,跨国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知识的集合体,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为跨国公司知识通过在全球学习(内部学习、外部学习、内部外部的交互),监测识别、学习获取、整合创新、转移利用整合知识的能力。

从企业知识的观点来看,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不仅包括在内部网络中对知识整合创新转移,而且要对全球知识节点网络中各区位的特定的知识进行监测识别、学习获取、整合创新、转移利用。跨国公司知识网络涉及的节点是在不断变化的,需要整合分散在全球知识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网络节点的配置状态。相对于本土公司而言,跨国公司的知识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的分散性:跨国公司的知识分布在母子公司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以及员工的头脑中,在空间地域上是分散的;(2)知识的复杂性: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知识产生的环境不同;(3)知识的模糊性: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的机构和员工文化背景不同,即使使用共同的工作语言,也往往存在理解上的差异性。需要强调的是,世界和跨国公司在资源网络和知识网络的分布上是不一致的,世界同时由两个层面构成:第一个层面是由一系列分散的、可以获取、转移的知识网络构成;第二层面由一系列分散在全球资源和能力构成。跨国公司需要分别根据第一个特征,即全球知识的分布状态来设计整合其知识网络。根据第二个特征,设计整合其运营网络体系。如:非洲在移动通信市场潜力很大、人力资源成本很低,但是在移动通信产业知识节点的地位就无足轻重了。但不幸的是,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是仅仅在根据资源和能力在全球布局。综合起来,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模型见图1。

二、全球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运营面临的挑战

1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互为因果又互相制衡,促进现代社会进入全球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知识经济的载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具有快速、动态、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一个成功的全球企业应当能够感知到全球市场和产品微秒的差别:了解并理解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差异,以及它们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力;创建一种理念,在尊重各地条件的同时,又相互借鉴各自的全球经验。在全球建立一个网络。保证一个地方的技术发明能在全球分享。(2)社会知识化。未来社会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2全球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运营面临的主要挑战——知识的分散化和多样化。在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经营模式主要受到知识日趋分散化和多样化的挑战。我们将知识简单分为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组织中的技术知识是指活动执行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市场知识是指针对某一区位的语言、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所特有的知识。

驱动技术知识分散化、多样化的因素主要有:(1)行业之间的交叉趋势。行业之间的交叉导致技术之间的交叉,公司必须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而这些不同学科、产业和技术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区位。(2)技术转移。当跨国公司将知识、能力通过子公司转移到新区位后。子公司的知识存量和相对应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子公司成为新的创新技术来源。(3)全球外包。(4)技术复杂性。产品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分销等知识越来越分散。(5)偶然的技术突破。新的技术突破有很大的随机性,这种偶然的技术突破并不总发生在钻石区位和投入最多的地区。例如,改变世界的“WWW”和“http”最早出现在日内瓦。

市场知识分散化、多样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1)新的顾客互动。在将产品和服务引入新的市场后。硷业也就能够从该细分市场学习新的产品用途和顾客偏好的知识。(2)顾客全球化。随着客户、分销商、零售商自身越来越全球化。它们拥有的知识也随之越来越分散在全球各个角落。(3)从销售产品向销售方案的转变。支持负责解决方案的所需要的知识不可能在一个区位获得。Y.Doz等人对美国和欧洲跨国公司的调查证明了这种趋势,受访者预计未来5年有50%的本行业的突破性技术和42%的重大创新产品会出自母国之外的区位。

全球知识分散化和多样化的必然趋势要求跨国公司必须在全球进行学习。A.D.Mayer等学者发现:“当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象1950和1960年代的美国那样,在全球创新方面拥有当仁不让的垄断优势。麻省和加州不再是技术创造的唯一地点。欧洲、日本、韩国等地的大学和公司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驱动力量。跨国公司必须懂得如何管理全球技术”。

三、培养全球学习能力。构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1全球知识的监测识别。全球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先于竞争对手感应、监测、识别知识,这也是全球学习的基础。全球学习第一步要解决3W的问题,即What(寻找什么知识)、Where(到哪里寻找)、Who(向谁获取)。公司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切入这个循环,而行业中的后启之秀往往首先确定需要什么知识,然后倾向于在本行业领先者的位置也就是行业知识的中心位置进行知识的监测与识别。世界范围内来看,美国硅谷是当之无愧的IT技术中心,很多跨国公司在硅谷进行知识的搜寻,印度的班加罗尔也是世界软件研发的集聚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则是世界新兴的通讯行业的技术中心。而在中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南京则是IT行业人才、知识的聚集地。

2全球知识学习与获取。在知识学习获取环节,主要障碍有两个:知识的性质,知识持有者的信任。简单的易于编码的知识容易获得,而对于复杂的、区位专有的知识,则比较困难,需要公司高度嵌入当地的环境。另外。不管何种知识的获得,都需要获得知识持有者的信任,这需要时间和合适的获取方式,这需要时间和较大投入。

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应当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获取知识的效果取决于采用的方式和途径,而不是传统的投入规模和资源。另外,对于来自其他区位的知识获取,应当实行人员本地化,由当地人承担任务。因为当地员工更能理解当地的环境、文化和价值观,母国派去的员工很难体会到很多微妙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专有隐性知识。在异地获取隐性知识。最后聘请当地知名专家作为领导者,与当地建立紧密联系。同时,合理建立外部联盟,嵌入当地的环境,加强对外部知识的获取。如:可以与外部客户、分销商、供应商、当地大学与研发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海外侨民、竞争对手等处获取知识。

3全球知识的转移与整合。在全球范围内搜寻、获取知识只是全球学习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跨国公司通过组织学习体系,将在全球每个角落获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转移与整合,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知识水平,这才是跨国公司全球学习的真正优势所在。这种转移整合的模式比较复杂。至少可以在3个层面展开:单元节点(关注个体单元的行为)、二元连接(关注单元间的连接行为)和整个系统(关注整个网络的行为)Gupta还对单元节点的层面的公司的知识转移行为进行了考察。在如下4个领域对决定公司知识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1)知识流向其他子公司;(2)知识流向母公司;(3)知识由其他公司流入;(4)知识由母公司流入。如图2所示:活动1表示单个跨国公司子公司通过与当地的客户、供应商等方面的联盟紧密接触获得的独特知识,分别为Ka,Kb,Kc,Kd。活动2表示子公司对市场的隐性和独特知识整合起来,转化为全公司范围内的显性共有知识,分别为KKa,KKb,KKe,KKd,其中K4为母公司原有的共同知识。然后,4个子公司贡献的知识在活动3中进行整合,在全组织中创造具有独特性的新知识KA,KB,KC,KD,K4。这些知识随和向其他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的流动为活动4。最后,地区经营单位有效的利用与挖掘这些知识即活动5。活动1和活动2称为内部流通过程;活动4和活动5成为外部流通过程。

跨国公司全球学习能力必须能够不断内向和外向的沟通和知识交流,并不断创新。升级企业独特的知识水平,不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薛求知还认为,影响知识流动和整合的因素包括以下5点:(1)流出单元知识存量的价值。子公司的知识对其他单元的价值越大。吸引力越大。(2)知识流出单元的激励意向。跨国公司内部单元具有“信息垄断”的倾向,跨国公司必须建立一种针对知识流出者的机制。使其愿意分享。(3)传输渠道的多寡。传输渠道的多寡将会影响知识流动的范围。(4)流入单元的激励意向。(5)流入单元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是是决定组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

每一个节点通过独特的途径将获得的知识与自身知识、其他节点的知识整合起来,通过创新创造出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并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在整个公司内部进行有效转移与整合,利用这一过程将各种隐性、独特的知识转化为组织共享的外显的知识,从而在整个跨国公司范围内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新知识。

4全球知识的运营与创造。

(1)以节点为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建立运营网络。跨国公司寻找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最大化其创新成果的运营能力节点或区位,这种运营能力可能来自于该区位的经验积累(如中国景德镇的陶瓷技术、荷兰的花卉技术),也可能来自于该区位的地理优势(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而这些区位属于哪个国家对跨国公司而言并不重要。每一个节点(区位)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能力,比如低成本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物流能力、将全球知识转化为当地化产品的能力等。与比较优势相比,全球学习型跨国公司更看重的是每个节点(区位)的独特能力。如低成本生产资料、规模经济等比较优势可以因为外包、技术变迁而失去先前的重要性,如波特指出“当区位在材料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全球化网络轻易取代后,竞争优势取决于特定地点是否出现足够的高度专业化和交互关联的技能、应用科技、企业、供应商和机构”。

(2)思维逻辑是“本地思考,全球行动”,而不是传统的“全球思考,本地行动”。传统的跨国公司经营思维是ABB公司总裁提出的“全球思考,本地行动”。(Think Global,actlocal),这种经营思维在于通过全球思考在全球价值链配置资源提高效率,通过本地行动达到地方回应的目的。但是在跨国公司全球学习中,每个节点定位与传统的跨国公司子公司有着质的区别,每个节点着眼于自身差异化能力的发展,价值在于能够在某一方面比其他节点更能服务于跨国公司全球推广创新的目的,因此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当地的产业集群中,通过不断与当地的顾客、供应商、政府、专业机构以及其他组织互动来不断开发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化能力,获取独特的知识。

(3)运营网络的管理。为了尽快利用全球整合获取的知识创造价值,跨国公司运营网络必须灵活而富有柔性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创新,并进行扩散和推广。

传统跨国公司的绩效评价很容易造成当前利润f取决于当前的效率)和长期成长(取决于成功的波浪式创新)之间的矛盾。学习型跨国公司在全球绩效考核上应对跨国公司各节点在获取自身独特知识和能力、以及创新推广方面的专有能力和贡献进行有效评价。

另外,为了协调跨国公司内部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跨国公司与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跨国公司需要在总部层面设立专门的协调组织,以体现对各个节点的支持。

同时培育支持全球学习的企业文化,就要在统一的跨国公司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承认地区文化的差异、承认当地文化价值创造的潜力,在遵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将公司的文化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史有春,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学海,2001。(6):29-31。

2K,Macharzina,M,J,Osterle,D,Brodel,跨国公司,的学习,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Dierkes等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清晓,杨忠,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点之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概念模型,科研管理,2006,(2)。

4赵曙明,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大学学报,2002,(3):34-42。

5Y, Doz. J.P. Willianmson. From Global to Met-antional,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46.

6. Bartlett, Goshal著,马野青译,跨边界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97。

7. Gupta S, Govingdarajan M J.. KnowIedge fl-ows within multinatlonal corporations.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449-473。

8全球学习效应:跨国公司行为新解释,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84-189。

9Michae E,Porter著,竞争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41。

猜你喜欢
竞争优势跨国公司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西快餐在中国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