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

2009-09-16 04:4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模式体育

汪 晗

通过对职业院校目前体育教学现状、场地设施等进行分析,就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高职高专学生社会需求量增加等原因,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学生在校人数急剧增加。针对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构建学校体育文化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就职业院校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进程看,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体制不够健全、场地器材匮乏、师资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相对较慢,目前仍是职业院校教育中较薄弱的环节。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出专业突出、身体健康、社会适应性强、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优秀人才,是目前职业院校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构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体育课程改革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根本。本文针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具有以下功能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体育教育的职能与作用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功能。

增进知识,培养智能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体育的地位和意义,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技术、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增强体质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塑造匀称健美的体格体型。

形成健康的心里品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热血热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满师生之间、学生内心情感的交融。体育动作的学习需要反复的身体练习,是个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克服困难过程。这给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品质提供绝佳的机会。

培养遵从社会规范的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制定许多规章制度,这些行为准则,可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调节和指导作用。

培养团结协作、具有竞争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集体项目和对抗性项目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采用的分组教学等都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条件。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转变观念,发展素质教育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和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学校体育的提高,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职业院校实际情况,在体育教改方面,应把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作为出发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变得较为敏捷,逻辑记忆明显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产生愉快的情绪、主动意志努力与学习过程,对所认识的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其活动的效果,这对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体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在将来如何用所学过的运动技能、卫生保健知识去锻炼和养护身体的能力,同时还能带动周围的人进行身体锻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要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再对其开展终结性的评价。不仅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定成绩,而且要根据个人成绩提高的幅度和学习态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励与督促学生平时就认真学习,使最终的评定结果能够达到以人为本。

优化教学模式,活跃校园体育氛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大纲内容与现代社会体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对“三基”的教学模式已感到厌倦,而对趣味性、娱乐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学模式应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导,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规律以及休息、运动合理交替的规律,进一步拓宽学生体育知识面,提高专项技能。

积极开发课外活动并融入体育课程课外活动是必修课的延伸,它对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以及活跃校园体育氛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应根据个体差异正确引导启发学生,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方案、计划和步骤,通过尝试性练习和体会,找出正确答案,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各种体育能力,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来分析,培养出专业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的目的。而体育教育在各专业中位置相对特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发展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滞后,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

体育教学观念陈旧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往往是重技术、轻理论、内容竞技化。在成绩考核方面则按学生对各运动项目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定。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消极参与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最终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是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3大块组成,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则是传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以学习“三基”为中心,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主体,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感觉不出高校体育“高”在何处。

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复杂从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来看,学生要在短短的60个学时内掌握多个体育单项的技术动作与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样的课程体制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上全无重点,绝大部分学生为了最终能获得体育成绩,只能在课堂上盲目跟从教师的节奏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大学的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把上体育课当成是一种负担。

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施落后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正常开展学校体育的基础。虽然这几年职业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可投入体育部门的经费并没有增加。由于受场地器材的影响,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体育项目难以得到推广。硬件设施的滞后与体育器材的不足,严重影响学院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许多职业院校已呈现出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这一现象。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过大,容易使其感到劳累;教学涉及的内容过多,使教师的专业能力难以体现。这将会制约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使整体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对策与建议

1)必须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实际情况,打破以竞技项目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锻炼、增强体质、实效性强的新型教学体系。2)体育课程设置体系都要依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特征,使其各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设置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3)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可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要体现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4)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学校体育融资体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社会结合,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来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解决学校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5)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是制约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3大要素,只有具有优良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富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并拥有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才可能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