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2009-09-16 04:44李志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计算机

李志学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比较深地受到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影响,需要进行改革,否则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计算机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高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方面。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改革考核方法

由于中高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首先,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学校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其次,允许部分课程不及格,各科学分可互相弥补,平均达到及格即可。第三,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均以实践(如上机)考试评定成绩。第四,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则本学期的其他课程可以不及格。第五,最后一个学期分方向发展的实训成绩若为优,则可以弥补前几个学期中某些笔试课程的不及格。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蓝领”或“灰领”。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