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发展聋生语言的基础

2009-09-16 04:44宋向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聋生日记读书

宋向红

聋校语文教学从目标到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封闭、单一的弊端,再加上个别教师忽视聋生的潜能,过多地考虑他们的缺陷,过度地降低要求,学生的语文教学难以拓宽,人文素养的形成缺少有力的支撑。鉴于此,抚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积极实施语文教育,为聋生发展语言奠基。

语文教育,从语文教学目标来说,就是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不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着眼于奠定学生的人文根基;从学习内容上说,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打通教材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樊篱,让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大文化相结合;从形式上说,就是从课堂出发,打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樊篱,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化、活动化。

开放课堂:让语文学习的天地更宽广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宽广。

教学内容的开放语文素养的形成讲究的是“熏陶”,只有让孩子“熏陶”在语文的“大染坊”里,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才能在孩子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和影响。很明显,单单靠那几本语文教材是无法为孩子铸就语文教育的“大染坊”的。为此,精心编辑《名人名言》《好词佳句》《师生日记》等校本教材,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具体到课堂上,创造性地开设“朗读课”。

“朗读课”就是在传统语文课的基础上扩展阅读,主要确立3种类型的朗读。1)针对教材的训练重点进行朗读,这属于主题性朗读。即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让学生选读课文之外的多篇文章。这种集中突破式的训练学习对聋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效果非常好。2)学习“节选”文章,朗读全文。聋校语文实验教材有些课文是从名家名作中节选出来的,教学此类课文,教师就把原文找来,指导学生进行补充阅读,学生对这种朗读普遍比较感兴趣。3)学习一文,朗读全书。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增加聋生的阅读量,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素材,潜移默化地提升聋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空间的开放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学习也不应割断课堂与外界的联系。开展语文实验后,要求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打通教室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一时间,图书馆、体育场、草坪、花园等都成了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例如,学习《跳高》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到体育场观摩体育教师跳高教学,并亲自尝试跳高,学生积累丰富的体验,在对文本的学习中,感悟就如同身受;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有的教师直接把课堂搬到学校花园中,先直接观察爬山虎,然后再学习课文,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学习,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熏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还培养审美、想象等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学习方式的开放实验以来,教师尽力摆脱传统课堂学习方式单一呆板的弊端,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我感悟,自主探究。

1)以教材为本,创新学习形式。例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编绘连环画,续写故事;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改写古诗,创编故事;学习写景的文章,开展为课文插图比赛活动,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构建课文人物廊,把课文中的人物分类汇集起来,为每个人物画上画像,配上说明词……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2)开展“成长之旅”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鼓励学生假期外出旅游,让学生在饱览山河景色的同时,围绕“优美景致、物产特产、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摄影、记录旅游所得,回校后组织编辑《幸福的成长》,展示祖国山水之美;举办旅游实物展览会,为伙伴打开一扇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之门;围绕一个地域、一种物产、一种风俗、一种建筑等进行深入研究,真正领会各地的文化精髓。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此类实践活动常以“小记者行动”的形式进行,学生组成记者小组,由教师做手语翻译,确定研究主题,主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记者行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聋生有了强烈的参与社会和关注社会的意识,让聋人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而不是被边缘化的人。

3)引导学生写日记。聋人语言贫乏,在教师的鼓励下,让他们写学习日记、成长日记、心理日记、观察日记等。在写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用的词语、不能说出的句子、无法表达的片段,引导他们从阅读的文章中寻找例子,得到启示。从四年级开始,在写日记的同时,安排阅读日记体书籍,教会学生如何写校园日记和怎样与伙伴相处。日记可以提高聋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大量阅读:把学生引入文化的长河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大量阅读。其实,从本质上说,一切的语文改革都应当指向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文的积累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具备了丰厚的语言文字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

构建书香校园读书要有氛围。校园里应当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开展学生语言的第一步就是营造书香校园。营造出一个温馨的读书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悄悄地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乃至人生观念,使学校的有限空间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

开展三层次阅读低年级:听我读,看图读。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阅读能力低的现状,笔者采取两项措施,第一是“听我读”。要求语文教师每天都要有计划地读书给孩子听。因为只有千百次的声情并茂的读书,才能使低年级聋生养成发声读书的习惯;所选择的童话、诗歌,朗朗上口,聋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之美,激发起开口说话的欲望。第二是“看图读”。低年级学生喜欢图片,引导他们阅读图文并茂的书,培养他们爱书读书的优良品质。

中年级:师生共读。中年级是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抓住这一关键期,学校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师生按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同读一本书,读完后共同研讨。学生对和教师一起阅读兴趣浓厚,读书特别认真;同时师生互相交流,学到很多学习方法。

高年级:自主性阅读。高年级学生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又有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所以高年级的阅读训练目标开始向自主性阅读转化。即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主地阅读。

总之,语文教育以无限广阔的生活为依托,靠扎实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宽广的语文学习的环境,造就了文化扎实的学生。学生的阅读量大大提高,读写说的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为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聋生日记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