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

2009-09-16 04:44刘惠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悬念新课标新课改

刘惠欣

面对教学挑战,教师要创造艺术的和有效的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教师在关心学生、教学热情、内容把握、应用能力、丰富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学生把数学应用作为自己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能力。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活”用来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引入新课改教学艺术,深入学习意境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改教学艺术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精彩新课标的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在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

提问、质疑引入新课艺术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并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

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如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趣”。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相关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然后导入。如果再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更能“锦上添花”。

当然,设置悬念要掌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应有的效果。

新课改对教师能力提出新要求

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如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人教版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

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人教版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b)2=a2+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2b)(2a-b)=2a2+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

营造氛围、自主探索的创造能力学习不应被看成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很多,要求引入新课艺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上来,能自觉参与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达到与学生的互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华北石油十四处学校)

猜你喜欢
悬念新课标新课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巧在开篇设悬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