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中学科学教学

2009-09-16 04:44张秋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创设科学

张秋平

在新课标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稍稍地发生转变,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启发者和示范者。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式、新手段,以适应当今新课改形势下的学校教育。

新课标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交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此,在中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

新的教学观与以往的教学不同,它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论。其实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必说,尽量让学生亲自探究,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比如在讲述“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因为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即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且欧姆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为让学生体验这个重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的形成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所以要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自己总结规律,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这样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除了欧姆定律外,还有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都应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创设科学情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科学情境,让学生分析解答,这些题型是科学考试的一大方向。比如有一道中考试题:“一只家用电灯泡应用了较多的科学知识,请说出你知道的至少3个科学知识在灯泡上的应用。”再比如:“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请你说出设计和使用自行车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以上例子都是创设科学情境,让学生找出其中应用到的科学知识。另外还有一类题目,比如:“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车胎越硬,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车轮可能会爆胎。请你对上述现象中的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你认为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一道实验题:“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科学规律是学习科学的好方法。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一块厚海绵和水,就可做不少实验,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说明实验方法及研究的问题。”这2道题也是创设科学情景,却是从另一个角度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及探究能力,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因此在中学科学复习阶段,要将中考典型试题放在相应章节中让学生分析、解答。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应将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创设科学情境,让其他学生回答,最后由创设科学情境的学生补充。这样,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比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要好得多。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设计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设施和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设施和网络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思维,激发情感。

利用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来设计教学情境如“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三峡的大型船闸,蒙古包外的风力发电机,激光手术,卫星云图,等等。

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用录像资料来设计教学情境如用磁悬浮表现超导,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干冰的形成和升华,布朗运动等。

利用多媒体设施展示最新科学技术成果,设计教学情境可供设计教学情境的科学技术有:空间科学技术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载人航天技术;生物科学技术如转基因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仿生材料、克隆干细胞技术等;能源科学技术;纳米技术等。进行“地图”教学中,可以运用“Google earth”软件,向学生展示当今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许多现实的科学情境无法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中获得,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设计科学教学情境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实验、观察、操作、制作等动手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首先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实验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

其次,要积极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普讲座,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普讲座、修理或自制教具、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生产参观等。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比如调查常见家用热水器的原理、使用及优缺点;调查城镇中的热岛效应;学会抄读家用电表、水表;调查家庭能源使用情况及节能措施;调查当地主要通信工具的发展,了解它们的原理,比较优劣;了解磁卡和IC卡,CD、VCD和DVD使用方法、区别等。看看学生写的调查内容,会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从活动中知道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也知道科学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在写课题内容的同时,明确表示一定要学好科学课的决心,这不正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最高宗旨,由学生的“要我学”变“我要学”吗?

综上所述,中学科学教师应顺应教学改革的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融入新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融入新课程、新思维、新方式,要把掌握学习、达标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以饱满的热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教学中不断深化创新。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创设科学
蜗牛看牙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