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历史复习

2009-09-16 04:44陆丽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文综选择题基础知识

陆丽梅

开卷模式下的中考文综历史注重能力、注重综合、注重应用,尤其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九年级复习是最关键的时刻,一方面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正确分析评价社会问题,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抓住一个“准”字

很多学生认为开卷能够翻书,很容易,就不用记忆基础知识,这其实是大错特错。开卷考试由过去以考查知识为主过渡到以考查能力为主,十分重视知识整理,突出综合能力。但是能力的形成,首先要以知识为前提和基础,着眼于能力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抓好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准确讲清楚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影响,主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体系严密。尤其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抓住一个“准”字。也就是传授知识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课本中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弄清楚,把易混淆的问题分清楚,强调重点,尤其是一些历史事件中涉及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问题,一定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如“经济大危机”中涉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在工业、农业、金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应对发生于1929~1933的经济危机,但从根本上来说,稳定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突出一个“新”字

中考文综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主要是把握政、史两科主干知识,对历史学科来说,主要是把握历史事件。但复习课不是对原有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通过组织复习,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只有“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只有“新”才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复习效率,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上复习课时,要紧扣时代脉搏,联系实际,深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发新问题,要变换教学方法,创设新意境,做到“死”中有“活”,“旧”中有“新”。求新必须把握尺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做到恰到好处。

落实一个“实”字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最终归宿应是体现学习效果的优化。在学生夯实基础、系统知识的前提下,还必须抓住知识的训练落实,才能实现知识的巩固,及时帮助学生消化知识,把书本上的和教师讲授的知识,通过思考练习转变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相应的训练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中考后半学期复习资料会相应增多,这时应注意不要搞题海战术,教师应有侧重地为学生选题、讲解。有时也可以让学生适当选题。无论是教师出题,还是有选择地组织优化试卷,都应注意:1)以《中考考试说明》为标准,以教材为依据,不出偏题怪题,难中易相结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覆盖面广,复习备考时,考试应侧重于点,平时阶段性考试应侧重于面;3)试题设计要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何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件,要通过试题正确引导学生。

在训练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对于选择题,要注重多种选择方法的结合,除用常规方法从正面入手选择外,还可以用排除法选择,尤其是组合式选择题。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相似之处有:①都是转折性会议;②都纠正了“左”倾错误;③说明中共有能力纠正自身错误;④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其中第④点说法错误,只要排除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对于非选择题,首先要结合材料仔细审题,注意前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准答题的入手点,有选择地找书,切忌题未看懂,就胡乱从书中找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完全寄托于课本。如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交通的革命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此题的入手点很明确,是从经济、社会生活2方面来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交通的革命产生的影响,而很多学生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强调一个“合”字

中考文综是政史结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教材基本内容和政治相结合。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对现实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要重视从报纸、电视、广播多种途径广泛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热点,聚焦时政,把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决定传达给学生,然后联系历史组织学生评议。如西藏“3·14”打砸抢事件同西藏和平解放相结合,中非合作论坛同万隆会议相结合,金融危机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历史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蔡庄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文综选择题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掌握基础知识
光辉下的阴影——2016年高考文综I卷第41题思考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二题商榷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逻辑素养不可或缺——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27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