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写作的“灵丹妙药”

2009-09-16 04:44董占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细心学会情绪

董占利

人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心情愉快时,做起事来不仅效率高,而且表现出色;当心情不好时,再容易的事情有时也会完成不好。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关键是人的情绪在作怪。既然情绪对人的影响这样大,是否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呢?

积极的诱导可以引起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后,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再只是积累字词、正确书写和理解词句意思这些简单的内容,教学中开始出现一些写话的练习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会很多正确的用词或是造句的技巧,就要完成一定字数的综合练习作文,这实在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究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艰难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乐于写作,并从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中获得趣味呢?关键还是积极引发他们乐于写作的兴趣。

在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练习时,这时如果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一段话,而且还要文通字顺、内容生动,这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修订后的语文大纲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其实做到这点并不是什么难事,要求教师在刚刚开始进行写作训练时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学习写话很容易,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话,平时自己怎样想就可以怎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单幅或多幅画面来说一说自己看到、想到的有趣情节;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一天中看到、听到、感到最有意思的事情,并说清为什么有意思。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感到写作很容易,于是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兴趣。

愉悦的心情可以促使学生细心观察

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思想的途径。在这一系列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文章前面所说那样,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对任何事都会很感兴趣,这时让他做一件自己平时不愿意做或没有做过的事情,他也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出色。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适当的鼓励。如教师有意识地在母亲节跟学生谈起“母爱”这一永久的话题。课堂上,师生谈论的内容从学过的《麻雀》一文中老麻雀的举动,到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作出巨大的牺牲,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在谈话过程中,一名学生说起妈妈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接送自己,尤其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街道上几乎看不到车辆与行人,厚厚的雪地里只留下母女俩足迹的情景时,眼睛里分明有些湿润。对于她的讲述,笔者深情地对全班学生说:你妈妈对你太好了,其实这些对一名母亲来说不算什么,因为她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几句简单却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说得这位学生十分激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和妈妈有关的话要说,于是借此良机赶紧给学生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写作练习,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内容、形式不限,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能打动人即可。正是因为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学生笔下的文字就如同源源不断的涌泉一样,将一位位慈母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

恰当的评改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练习中积累写作经验,逐渐自己悟出写作窍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精心批注,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的方法。“精心批注”的“精”,是对内容、语句的批改精确、到位、强调重点。这里讲的重点应该包括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2个方面,批改时要有针对性,避免类似“语句通顺”“层次清楚”等一系列让学生难以把握的空洞评语,更不能因为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就夸大其词,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味地强调其优点。由此可见,适当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教师还要因学生的不同水平而有所差异: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引导式的评改;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应进行指导式的评改。

总之,利用情绪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抓住他们的好奇、好胜心理,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写作、学会写作,是很好地完成作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小学)

猜你喜欢
细心学会情绪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细心的外公
学会分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情绪认同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