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建议

2009-09-16 04:44郭春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表格信息技术农村

郭春霞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各地教委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部分农村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面对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包括农村初级中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新局面,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了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以下见解。

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O%”。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包办代替,导致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笔者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经验是“少讲多练”。“少讲”就是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其它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因此,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可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它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去完成。如在教学表格制作时,教师只需演示已做出几种效果的课程表来,并讲解制作表格的几个要点,余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不规则的表格(如人事档案表、求职表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教师主要起指导启发作用。

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拓展性,保证部分特长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普通初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既可以“收”,又可以“放”。

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及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的有所发展。

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分化很快,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使得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2种方法:1)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2)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快捷图标。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2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它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5种方法:1)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2)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3)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4)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5)从“开始”菜单的“运行”项中启动应用程序。

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一章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网页,学生所做的网页千奇百怪,各具特色。这时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创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上,教师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肯定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

因生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同样的一个班里,肯定会有因学生学习程度、接受程度差异而导致的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因此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那他们的学习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猜你喜欢
表格信息技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统计表格的要求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