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育资源 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2009-09-16 04:44燕彩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寿光课程体系历史

燕彩云

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转变职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深化历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历史教学工作者在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下,立足学校、学生和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为重点,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动手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科学实施素质教育,取得历史教学的好成绩,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教学的重新认识,着重解决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的建立,挖掘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扩大和寻求中学历史教育的新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只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深感兴趣,才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视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高质量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以其动感的画面、感人的情节冲击着人们的感官,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如果把这些影视作品运用到教学中,一定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对影视作品的选取要恰到好处,要选取那些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的作品,并且要进行精心剪辑。在播放这些影视作品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带着问题与任务去观看,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影视作品的播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起到师生共同探究事物的激发作用。

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方便快捷以及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教师可以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出各种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以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另外,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也为学生提供丰富、快捷的历史课程资源。现在的中学生被冠之以“与时代共舞的一代”,所以,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闻资源

北京奥运会给众多的中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足球赛给人们很大的触动。因为学生不仅狂热地关心比赛情况,而且他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谈论一些看似与足球无关的历史问题,比如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情况,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等。笔者猜想,他们大概是想弄清楚为什么罗纳尔多会讲葡萄牙语,而齐达内为什么头撞马特拉齐吧。经过问卷调查,结果也发现,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大事尤为关注。比如:中东问题、美伊战争、经济全球化问题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新闻资源,并适时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与历史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总之,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乡土资源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历史遗迹、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等。在山东寿光就有烈士陵园、马保三纪念馆等。在教改春风的吹拂下,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乡土资源的宝贵性。因此,笔者会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调查、访问。结果表明,学生不仅对这一段历史印象特别深刻,而且对其中许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十分到位,有的学生还写出水平较高的历史小论文。

寿光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也是贾思勰的故乡,贾思勰生活于我国北魏末期和东魏(公元6世纪),是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收集民间谚语,访问有经验的农民,并亲自种植农作物,进行实地观察,经营过农牧业,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间,在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通过《齐民要术》的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学生爱农、务农的良好意识。

寿光不仅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同时也具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盐业发掘就是代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充分结合寿光盐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寿光北部盐业遗址的发掘经过和记载的历史实事,作为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电视、媒体和学者,编辑了有关寿光盐业历史的小册子,通过文字叙述和图片展览,将寿光悠久的文化传承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要为寿光的建设作出贡献。

总之,这些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历史课程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

猜你喜欢
寿光课程体系历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行情
新历史
寿光大葱
历史上的6月
寿光果树“三大怪”栽培技术解析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